中国饲料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创业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整合提升阶段。
辉煌夺目的巨大成就——从1980年到2007年,饲料产品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12331万吨,27年增长112.1倍,年递增率为 19.1%。饲料工业产值从1990年的111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35亿元。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添加剂从进口国到出口国。饲料机械工业技术和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饲料工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从1980年到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递增率仅为1.7%,而肉类、禽蛋、养殖水产品产量年递增率分别达到6.6%、7.3%、9.1%。其间,饲料生产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产资料。饲料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节约了大量的粮食资源,提高了养殖效益。
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坚持改革、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依法治饲、扶持引导。
30年前,中国饲料工业还处在萌芽状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饲料工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崛起于古老而广袤的神州大地。
接着,快速发展,奋力提升……
在历史转瞬之间,一个饲料生产大国,犹如煌煌泰山,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世人莫不为之惊叹。
一个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建成了,饲料产量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二,国民经济中新生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基础产业。
30年过去了,我们已站在了历史的新高度。此时此刻,回顾3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展现辉煌夺目的巨大成就,盘点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思考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自会为我们中国人无比的创造力感到自豪。
一、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对中国来说,饲料工业是新兴产业。
中国饲料工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而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而壮大。3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创业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整合提升阶段。
1.创业起步阶段
1978年~1984年,是我国饲料工业的创业起步阶段。我国一向以农业文明著称于世,饲养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长期以来,饲养业处于分散的家庭副业的地位,农民利用业余时间,一把菜、一瓢糠地饲养,规模小、商品率很低。这种自然经济下的生产方式,没有对饲料工业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养殖业的商品率有所提高,出现了一些饲养专业户和兼业户。与此相适应,零星地出现了一些饲料车间和饲料加工厂。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束缚,生产力水平很低。八亿农民搞饭吃,一亿多人不得温饱,顾不上搞饲料工业,也没有条件搞饲料工业。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连年丰收,城乡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人民在吃饱了的基础上,自然要求吃好,不但要求吃米面,还要求吃上鸡、鱼、肉、蛋、奶。要满足广大群众改善膳食结构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养殖业,从而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化的饲料工业。
正是在这关键的时刻,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二次代表大会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提出了力争到20世纪末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发展农业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样,发展饲料工业就被确定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值翻番的重大战略措施。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大力倡导发展饲料工业,十二大以后,多次发表重要谈话。1982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 “要搞饲料工业,这也是一个行业。搞种子、饲料,除了需要努力运用和发展有关的科学技术外,还要有很好的组织工作。”1983年1月,邓小平同志对国家计委、经委等领导同志谈农业发展规划时,又明确指出:“农业翻番主要靠多种经营,最直接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饲养业,二是林果业。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牛、羊、鸡、鱼饲养业,国家给予帮助。要供给优良的品种、供给饲料。全国都要注意搞饲料加工,要搞几百个现代化的饲料加工厂。饲料要作为工业来办,这是个很大的行业。”
为了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对发展饲料工业及时作了部署。1982年12月,在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饲养场和饲料加工厂。1983年,在六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积极发展饲料工业,大幅度提高配合饲料产量。 198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发展我国饲料工业的报告》,强调了饲料工业是发展饲养业的基础,必须迅速建立和发展饲料加工业。 1983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饲料工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抓,部署国家经委起草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1984年5月8日,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审查通过了《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简称《纲要》),并于12月26日正式颁布。从此,饲料工业建设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序列。
《纲要》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饲料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2.快速发展阶段
1985年~2000年,我国饲料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饲料工业发展的事实证明,《纲要》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性文件,是一个科学的文件。它提出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政策措施,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正是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在以后的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饲料工业持续、迅速、健康地发展。
根据我国当时财力、物力有限的实际情况,《纲要》提出:实现总目标的过程,要分两步走,1990年前,主要是打好基础,创造条件,逐步建成初具规模的饲料工业体系;后10年,健全饲料工业体系,使饲料工业进入一个新的振兴时期。
事实上,我国饲料工业发展之好之快,大大突破了《纲要》的规划。到1990年底,全国已建成时产1吨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6045家,其中时产5 吨以上的551家,形成年双班生产能力6090万吨,配合饲料、预混合饲料总产量达到3200万吨。品种逐步走向系列化,各种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都能生产。饲料添加剂工业开始起步。饲料机械制造工业有了良好的基础,能生产不同产品的成套系列设备。饲料科研与教育业有了相当的发展。
以后的10年,我国饲料工业继续快速发展。1991年,全国配合饲料产量达到3494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饲料生产大国。到1999 年,基本建成了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时产5吨和5吨以上的饲料加工厂有1937家。饲料产品总产量6871万吨,配合饲料产量5552万吨,浓缩饲料 1096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223万吨,饲料加工业产值1855亿元,在全国统计的38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16位。添加剂中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基本能自给,矿物质饲料也基本实现自给。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到270多家,其中骨干企业60多家,粉碎机、混合机、制粒机、电控设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全国饲料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科研成果的推广、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纲要》规定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完成,为我国饲料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整合提升阶段
新世纪到来,我国饲料工业进入整合提升阶段。我国饲料工业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整合提升阶段。在新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
从国内市场来看,对饲料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年的大发展,我们有了一个很大的摊子,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加上近几年原料涨价,成本上升,因而利润滑坡,企业压力增大,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同时,随着城乡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不断丰富,对养殖产品及至对饲料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质量、高品质、高安全。
从国际市场看,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有了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国际跨国公司也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的深度、广度、烈度,都大大超过以往,企业的兼并、重组随之大大加快。
要适应新的形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我国饲料工业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为主转变,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科学发展转变,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饲料工业科学发展目标,政府和企业都做了积极的努力,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999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从此我国饲料管理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为贯彻《条例》,农业部先后出台了6项配套管理制度和10项行政许可及规范性文件;全面实施饲料安全工程,在继续扶持发展的同时,强化企业管理,强化饲料产品质量的监管,维护了饲料产品市场秩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同时,行业开展自律,讲究信誉,公平竞争。饲料工业进入了依法治饲、依法兴饲的新阶段。
近几年来,我国饲料企业不断做强做大,逐步走上了整合、联合之路,一批年产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开始引领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