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是学化学的,对化学反应、做实验、搞科研这些科学工作很熟悉,对一些“不科学”的事物不大感冒。早些年,脚上一块皮肤奇痒,看了无数次西医,做了无数次皮肤培养,试了很多西药,均无功而返。近日,因为金融危机激发了企业对管理咨询的需求,八天里我带着团队跑了六个城市,又是讲课、又是给企业辅导、又是出方案,一番折腾下来,身体敲响了警钟,心慌气短,寝食不安。在朋友建议下,我到北京某著名医馆看中医。京城某名医把脉后,说我:“长期劳累、牵挂的事情太多……”,接着在处方单上写道:“脾湿气虚……”,接下来开方,开出来的是一个个我不知名的草药。
提着大大的药包回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当即我就煎了一付,晚上膝盖发热,几天下来,身体的不适大为缓解。这番身体力行燃起了我对中医的兴趣:“为什么中医不用听诊器,不用化验单,不用任何医疗设备,仅仅是看看舌头、把把脉,就能找出病症、给出处方、取得疗效?”
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我看了些中医入门的资料,又找朋友聊了聊,顿觉中医的微妙,而企业管理与中医有着极其相似之处:
中医十字方针:系统观、整体观、辨症施治。
企业管理最注重的方面:企业是一个系统,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的问题须找到症结和根源而解决之。
中医越老越吃香,因为没有人生经验、人生阅历,悟不透中医。
管理需要实践,需要实操,“唯一验证的是业绩”。掌握了大量的管理理论、管理知识和管理工具的人,不一定能驾驭或管理好一个企业。
中医诊病,仅靠双眼和双手来“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这几句读罢,让我对中医心生无尽的自豪、崇敬和敬畏。明代名医李明珍在他的经典名著《濒湖脉学》也说:“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我所体验到的自以为神奇的把脉在中医里仅仅处于神、圣、工、巧的末技!
而我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判断企业管理的好坏,诊断企业的管理问题,恰如中医一样,有功力的咨询师能够与企业稍加接触即能迅速一针见血地击中其管理症结与要害,无需SWOT分析、无需波士顿矩阵、更无需建模。功力稍次的咨询师则需要与企业广泛接触,了解具体业务与经营情况,以稍长的时间作出管理诊断。再次者经过详尽的调研访谈,研究其经营与管理状况,作出诊断。最次者则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一番,最后论证出管理诊断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