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韬光养晦昭襄王
来源:中外管理 2012-11-29 09:38:52| 查看:次研读战国历史,你不得不赞叹上苍是如此眷顾秦国。
在将近200年割据争雄的残酷争斗中,这个国家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领导人,秦献公、秦孝公、惠文王,秦国从疲弱一步步走向强大。当张仪“连横”之后告退离开秦国时,已经对接班惠文王的秦武王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版图,这是帝王大业!”武王也不负祖望,在任内使秦国的实力真正插进了中原。
可惜武王只“闪位”三年。而他恰恰身后无子,国中贵族便迎回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当时还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立为秦昭襄王。这位昭襄王,在位56年,堪与康熙、乾隆比肩。为君一任,他的遭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韬光养晦,由家族成员以最佳组合最优成本实现扩张;后一阶段,顺时势而动,为秦国的辉煌夯实了根基。
韬晦不等于无为,反而往往是智慧的反映。在将近40年里,正因为秦家族成员同心协力,相互包容,拱卫国势,才使秦国的好运再一次降临。
武力扶正的君王
嬴稷继位并不容易。
当时一些大臣和惠文后、武王后都拥立公子壮继位;而嬴稷则有自己母亲、楚国贵族出身的宣太后和她异父弟弟魏冉的支持。于是,一场争夺君位的厮杀不可避免。由于魏冉手握重兵,且先下手为强,把惠文后、公子壮和那些与昭襄王不和的兄弟及大臣杀了个干净,武王后也被赶出宫廷,17岁的嬴稷才在舅舅的兵戈下取得了君位。
拥立之功自古显赫。自然,魏冉以将军名义卫戍国都咸阳,并与宣太后一起总揽大权,推行封君制。他自己受封于穰(今河南邓县),称穰侯。二十多年后又在进攻山东时获得了富庶的城市陶邑(今山东定陶)。家族成员也都先后封得了陕西、河南一带的战略重地和富庶发达地区。据说魏冉晚年回陶邑时,辎重千乘,宝器珍怪,多于王室。
面对后党族人把持朝政,历史上多有把前期的昭襄王描述为一个傀儡。但是如果我们看看这个家族在这段历史中的作为,便可知,昭襄王是一个大智者。
争气的家族力量
首先,宣太后和魏冉在掌握了宫廷实际权力后,并没有一味地迷滥于权位和权术。
武王曾改秦国相制,分左、右国相。昭襄王上台后,右国相仍为秦惠文王的弟弟、三朝名将樗里疾。他在宫廷王位之争时选择了中立,也不碍宣太后一党的事儿。因而宣太后、魏冉对这位重臣一直以礼相待。魏冉也自愧不如,没有觊觎相国之位。
七年后,樗里疾去世,魏冉仍然没有设法去拨弄相权,而是出于秦赵结盟的需要,将相位给了赵武灵王派到秦国出使的楼缓。再五年后,赵武灵王死于萧墙之乱,秦相才由魏冉代任。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