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气”与管理
来源:价值中国 2012-11-12 12:01:30| 查看:次孟子曾经很自豪地宣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对公孙丑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这种浩然之气,必须包含道义,离开了道义就没有意义。它是道义行为积累而成的,不是偶然的义举就能获得的。南宋文天祥有感而发的《正气歌》,是形容浩然之气最有名的诗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也只有文天祥这样的正人君子,才配得上浩然之气的称谓。
养气的关键有三个词:存心、求放心、不动心。所谓存心,就是保存住心中的那点善念。“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离娄下》)孟子还专门使用过一个词——夜气。他认为,晚上夜深人静,摆脱了利禄之念,没有了嘈杂干扰,这时人能够平心静气,心无杂念,这种清静豁亮之气就是夜气。一到白天,难免受到各种诱惑扰乱,存心就是保持夜气。同时,要把白昼干扰之中外放的良心再收回来,即求放心。山上的树木再好,也经不住斧斤砍伐。“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所以,求放心是更为积极的存心。“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养气成功的标志是“不动心”。孟子自豪地宣称,他四十岁上就不动心了。所谓不动心,就是不为利害所迷,不为得失所惑,坚守自己的信念。
养气的方法是“思诚”、“自反”。在《中庸》中,子思提出了一个儒家十分重视的修养方法——慎独。所谓慎独,是由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演化而来。《中庸》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孟子所说的养夜气,实际上就是子思所说的慎独的另一种表达。
在孟子看来,人的浩然之气,都是被贪欲破坏的,因此,压抑欲望是修养的重要环节。“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所以,只有君子才能在物欲面前不动心。孟子对于治理国家有个着名论断:“有恒产者有恒心”。然而,这只是对普通大众而言,同这一论断对称的是:“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梁惠王上》)养成浩然之气的标志就是不论是否有产,不管潦倒还是显达,都能坦然相对。所以,要做到不动心,就要经得住艰难困苦的磨炼。“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尽心上》)即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经过了这样的考验,就能成长为大丈夫。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