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他首先把一只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瓶底朝向窗户有亮光的一方,然后把瓶口敞开,放进几只蜜蜂。只见蜜蜂在瓶内朝着亮光飞去,不停地在那里寻找着出口。蜜蜂很坚持地朝向亮光处,可每次都只能撞在瓶壁上。经过太多次的尝试,蜜蜂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飞出去,终于绝望,最后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亮光的瓶底。
接着,威克教授将瓶子像原来一样摆好,不过这次放进去的是几只苍蝇。没头没脑的苍蝇十分慌乱,在瓶底、瓶壁到处乱闯,可没过多久,它们竟一只不剩地从瓶口飞了出去。
为什么苍蝇能找到出路,而蜜蜂却只会认命?蜜蜂和苍蝇截然不同的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在蜜蜂的思维里,玻璃瓶的出口必然会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可怜的蜜蜂一味坚持着自己的习惯,不停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即使面对无法逾越的瓶底也不回头,最后只能陷于困境,以失败告终。
而苍蝇对事物的逻辑毫不在意,也没有固定的习惯,热衷于多方尝试,一旦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这种误打误撞的方式反而增加了出去的几率。
苍蝇的头脑肯定是简单的,可是那些头脑简单的往往会在智者消亡的地方获得成功。苍蝇在非常规思维中和无目标的飞行下得以撞上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幸运地获得自由和新生。
威克教授总结这个实验说:“坚持不懈、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瞬息万变的形势。”这就是威克效应的来历。
当我们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了,便会形成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其称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一种习惯,习惯用固定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事物,正如蜜蜂的思维导致它们死亡一样,每个人也都在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习惯和惯性思维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