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4.31元/千克,较昨日下跌0.10元/千克,较上周同期猪价(10月17日)下跌0.16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猪价仍持稳定,少数省份拉低全国均价。共计9个省份涨跌幅度超过0.10元/千克,其余省份多持平或微幅调整。今日全国最高价为海南省龙楼镇,为17.60元/千克,当地已连续四天居最高价位;今日全国最低价为新疆安宁渠镇、吉林省公主岭市、黑龙江省明水县,为13.00元/千克,较昨日最低价上涨0.10元/千克。今日天津市上涨0.45元/千克,广西省上涨0.15元/千克,江苏省上涨0.14元/千克,涨幅较大;黑龙江省下跌0.26元/千克,陕西省下跌0.19元/千克,安徽省和云南省下跌0.17元/千克,湖南省下跌0.15元/千克,跌幅较大。猪价的南北差距在进一步缩短。
河南省出栏猪数量仍旧充足,最早有疫情报告的周口市情况尤为明显,今日有当地养猪户反映抛售现象普遍,疫情有爆发的可能,近期当地猪价情况难以乐观。另有河南汝州、许昌、漯河等地报价集中于6.7-6.8元/斤,形势不被看好。广东地区气温较高,当地对猪肉需求难以提振,猪价暂时稳定,不见涨势。江西、湖北、河北等地报价稳定,四川、重庆等地仍显颓势。当前无明显利好因素,局部省份猪价短期上涨后难以支撑,常呈涨跌交替的波动态势,全国总体仍以震荡趋稳为主。
【近期热点总结】美国农业部(USDA)近日将2015年猪肉总产量预测上调至239.38亿磅,比9月份的预测数字增长了6亿磅。美国农业部预计,2015年不仅猪肉供应将恢复,而且产量还将增加7亿磅。同时美国农业部调高了明年猪肉出口预估,预计出口约增加1.05亿磅。美国的猪肉供应市场发生变化,这可能影响明年猪肉的供应和价格。
10月15日农业部发布了2014年9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生猪存栏连续4个月小幅增长,较8月份增加0.8%,较2013年同期下降-5.8%;母猪存栏持续9个月下降,较8月同期下降-0.5%,较2013年同期下降-10.4%。
玉米价格依旧不被看高,对猪粮比上升是一大利好。数据显示,自5月22日临储玉米开拍至今,国产临储玉米总成交量达到了2581万吨。加上东北四省区1000万吨的跨省移库量,预计玉米集中上市之时,东北地区腾出来的仓容约4000万吨左右。此外,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预计2014年东北地区玉米合计减产165万吨。业内普遍认为,考虑到库内还有7000多万吨的东北临储玉米,加上今年的入库量,玉米供大于求的格局奠定。不过临储收购政策将在下月出台,最近补贴上调传闻流出,后市玉米价格下行空间应该不大,猪粮比要显著上升,还要靠猪价“给力”。
【提示】猪价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两方面:供方和需方。当生猪出栏量少于市场需要量时,供不应求,猪价自然上涨。养猪户一年来从年初忙到年尾,总是希望能赶上猪价好的时候,市场对猪肉需求大、生猪收购价高,能够让自己的辛苦有所回报。对市场需求我们常常无力干预,但对生猪供应我们总能根据现有数据做一个大致的预测。那么,如何计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猪出栏量?苏凡在此略作探讨,计算方法多依据全国平均水平的繁殖周期、生产成绩等,仅供参考。实际的生猪生产情况更加复杂,还需多加注意。
根据国内目前普遍的生猪养殖水平,我们对以下几点影响因素做一个大概的估计:
1、生猪生长繁殖周期:母猪配种怀孕到产子约需114天;仔猪从出生到120kg左右上市约需6.5-7个月,平均以6.7个月计;
2、母猪生产成绩:近年全国一头母猪一年大约提供肉猪14.5头,平均每月1.2头。
3、生猪成活率:从仔猪到培育上市总成活率90-95%,各个厂家因管理水平不同,成活率也不相同,全国生猪成活率以92%计算。
比方说今年10月份出栏的生猪就应该是今年3到4月份的仔猪。以3、4两个月仔猪数量的平均数来作为基数,我们可以计算出,

仔猪存栏数则可按照能繁母猪存栏量和母猪生产成绩来计算,即仔猪存栏量=当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母猪生产成绩。综合而言,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据计算,我们可以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