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在美兰文明大行动的推动下,上月底,盘踞海甸岛10多年的“猪棚区”全部拆除完毕,29家养猪场撤离现场,进行异地安置。
城市“伤疤”被铲除
记者在海甸岛福安村防潮堤横沟河沿岸看到,几百多米长、几十间猪棚已经被推倒铲平。据美兰区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在科介绍,环岛路征地拆迁时,区城管执法局已对29户养猪场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他们自行拆除猪棚,但是这些养猪户仍心存侥幸继续饲养生猪。从11月初开始,美兰区城管局、海甸街道等相关部门再次到养猪场进行宣传发动,动员业主配合政府工作,自觉拆除违建猪棚,并要求业主在本月25日之前搬离完毕。截至目前总共拆除违建猪棚面积约10000平方米。
水患火患如影随形
据了解,10多年前,这一带还是荒凉之地。当地一些村民和外来养猪户开始在这里搭棚养猪,并陆续发展到目前的29家。这些猪舍大多数都是简易棚,设施不完善,猪场的污染物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到横沟河,造成河道污染。同时,这些猪棚乱搭乱建,不但影响市容美观,也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随着海甸岛开发进程的加快,南渡江沿岸已经建起不少高档住宅区,这些猪场的存在与这里的环境显得极不协调,市民要求取缔养猪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海甸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介绍,由于地势低洼,又处在南渡江岸,在去年和今年的台风与强降雨期间,南渡江水位上涨迅猛,养猪场被淹没,曾遭遇3000多头生猪与部分人员被水围困的险境。为此,美兰区委、区政府和驻地部队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才把受围困的生猪和人员救助上岸。美兰区城管执法局的负责人说,拆除这些养猪场不只是文明行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一种保护。
养猪场异地重建
“几户搬到长流继续养猪,几户另外谋生,剩下的养殖户全部异地安排在灵山镇继续从事老本行。”据美兰区副区长林志刚介绍,政府从民生的视角为饲养户考虑,在拆除这些养猪场的同时,提前为饲养户着想,协调有关部门在灵山镇找了30亩适宜养猪的地块,安排他们异地重建猪场,既达到净化城市环境的目的,也解决了养猪户的生计问题,一举两得。
据了解,目前养猪场新址猪舍已经建好,大部分生猪已经转移到新址饲养。美兰区有关部门帮助饲养户向供电部门递交了申请,尽快帮养猪场安装照明用电,将来还要为养猪场修建沼气池等设施,引导他们进行规范化饲养。在拆除现场,一位养殖户说,“虽然新地址离市区比较远,收猪食也不方便,但是政府安排我们异地饲养,我们还是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