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下午三点,57岁的陈水根坐在自家院子前眯着眼睛享受午后的温暖阳光,屋后是200多头猪的猪圈,不时传来阵阵猪叫声。
“以前啊,村里臭得很,别说坐在院子里打瞌睡,连呆在屋里都恨不得把两鼻孔堵住。”陈水根说。
陈水根所在的联丰村,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该区年生猪饲养量超过200万头,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2008年以前,这里的36个村庄因为养猪污染,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被浙江省列为11个重点督办的环境问题之一。
“出门得捂着鼻子,脚下还得小心遍地的猪粪猪尿,村里最大的‘风景’是黑压压的苍蝇。”一位养猪大户王志明说,连村里的河道曾经都被猪粪堆满。
而今,眼前的村庄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是什么让这里养猪村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法宝就是这一套治污设施。”顺着王志明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他家的猪舍周围有三个池,池盖边立着牌子,分别写着“干粪池”“沼气池”和“沼液池”。
王志明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这套“零排放”治污模式:干粪由专人运送到村里的猪粪收集处理中心,制作成有机肥卖出,湿粪和其他污水流入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发酵后留下的沼液则可以用来施肥。
王志明深深地吸了口气说,以前呼吸是受罪,现在是享受。
走进另一养猪大户徐林宝家,她正在做饭,沼气灶冒着旺盛的绿火。“现在我家做饭、烧水,甚至给母猪产仔保温用的暖炉都是靠沼气,以前每年要烧7桶煤气花800块钱呢。”徐林宝还说,用沼液施肥为每亩菜地省下了200元的化肥钱,而且菜长得好不愁卖。
“以前大家都为猪粪发愁,现在变成了宝。”嘉兴市凤桥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社长应华伦说,自从村民用上了有机肥,水蜜桃变得又大又甜,他们的凤桥水蜜桃已成为省内知名品牌,每斤的收购价就达8元至10元,收入大增。
“不过在刚刚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很多人因为费用问题反对。以我们家养200多头猪的规模,一套设施要一万多块钱,政府虽补贴了一半,但还是挺高。”徐林宝说,好在大家最后都被说服,几年下来,省下的煤气费和化肥钱都已经超过了当初的投入。
嘉兴市南湖区农业经济局局长陈桂林介绍说,南湖区2008年起投入一亿多元试点推行该模式,目前全区15631家养猪户都用上了这套“武器”。“现在没有人再投诉臭气了,河水也由原来的劣五类上升到三类四类,每年沼气和有机肥的产值超过一亿元。”陈桂林说。
由于该模式实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被业内人士和广大农民誉为“南湖模式”,2010年还被中组部被列入《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案例选编》培训教材。
“现在全国各地的人都到我们这来取经,村民们都很有成就感,对环保和生态的认识也更深了。”王志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