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8%。7月份我区食品价格累计上涨13.9%,涨幅比前6个月继续增加。那么首府食品价格走势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
猪肉价格小幅回落
猪肉价格一直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只要价格有变动,老百姓的生活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路走高,其中5月份涨得最快、涨得最多,一个月1斤猪肉涨了3元。
8月22日上午,记者在呼和浩特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肉食大厅看到,来买肉的顾客不是很多,摊主们各自整理着摊位。“虽然现在的生意不理想,但总的来说比那段时间好些了。那会儿一天能卖2~3头猪,现在一天能卖4~5头猪。”摊主郝女士向记者介绍,现在的猪前肩肉从14元/斤降到了13.5~13.8元/斤,猪腰条肉从14~14.5元/斤降到了13.5~13.8元/斤,猪后座肉从14.5元/斤降到了14元/斤,精瘦肉从16元/斤降到了15元/斤,猪排骨从14.5元/斤降到了14元。
“今年猪肉价格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没想到能涨到这么高。自从猪肉涨价后,家里不得不合理计划吃肉了。我老公爱吃肉,以前肉价没涨之前,炒菜时想放多少就放多少,现在就得计划着吃,毕竟都是工薪阶层,要计划消费。”市民白洁对记者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应对肉价上涨,不得不计划吃肉的市民不在少数,尤其是老年人群更为突出。
8月23日,记者从食全食美美通首府无公害食品物流中心肉食部了解到,白条猪的一级批发价从半个月前的12.5~12.7元/斤下降到了现在的12~12.2元/斤。据肉食部的刘永伟介绍,猪肉价格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涨的,涨价前一级批发价为9.3~9.5元/斤,6~7月份猪肉价格最高,达到一级批发价为12.65元/斤,甚至有几天达到了12.7元/斤。最近猪肉价格小幅回落。
水果价格稳中有降
时下正是多种水果上市的时候,水果市场热闹非凡。8月23日,食全食美美通首府无公害食品物流中心水果部封经理告诉记者,总体来看,今年水果价格比去年同期要便宜0.4~0.6元/公斤。去年红嘎啦苹果6元/公斤,今年5.2元/公斤,去年的河北葡萄4~4.4元/公斤,今年3.6~4元/公斤。“今年个别水果价格比去年便宜点了。我和几位邻居经常来这儿买水果,就是图便宜。这里的水果不零售,我们就几家人合伙买,这样算下来比在其他地方买便宜。居家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正在选购苹果的刘淑芬老人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最值得关注的是香蕉价格,今年进入4月份香蕉价格一路走高,最高时一件26斤装的香蕉价格是80~90元,从4月下旬香蕉价格开始下降,现在香蕉的价格是30~40元/件。
蔬菜价格低于去年同期
“去年蒜薹8.2元/公斤,今年6元/公斤;去年土豆2.2元/公斤,今年1.6元/公斤;去年大白菜0.8元/公斤,今年0.6元/公斤……”近日,食全食美美通首府无公害食品物流中心蔬菜部一位姓张的负责人拿出去年的蔬菜价格与今年同期的蔬菜价格进行比较。
据蔬菜部马经理介绍,今年老百姓常吃的家常菜,基本都比去年同期便宜。去年8月份监测的36个蔬菜品种的平均价是2.65元/公斤,而今年同样监测了36个蔬菜品种,平均价是2.21元/公斤,下降了16%。本地菜供应量的增加是蔬菜下降的主因。
记者还了解到,曾经一度“走红”的鲜姜和大蒜,今年也逐渐“降温”了。目前的鲜姜价格是3.4元/公斤,而去年同期的价格是10元/公斤;大蒜现在的价格是3.2元/公斤,去年这个时候的价格是12元/公斤。
食用油今年首次涨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日食用油价格也有所上涨,这是今年以来食用油价格首次上涨。
8月22日,记者在呼和浩特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看到,商户们把一桶桶的色拉油摆得整整齐齐,但是选购的顾客并不多。经销粮油近10年的张先生向记者介绍,今年食用油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直到8月初食用油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涨价。金龙鱼牌5升装色拉油的售价从60元/桶涨至65元/桶,鲁花牌5升装色拉油从110元/桶涨至118元/桶,其他品牌色拉油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买卖越来越不好做了。外行人认为价格涨了,我们就能多挣点儿,其实不然。像我们做批发的,消费者基本都是老顾客,涨价特别难,多数都是按照涨价前的价格出售,而且有的还要送货上门,所以挣不到多少钱。”张先生道出自己的苦衷。
据食全食美美通首府无公害食品物流中心粮油负责人高金泉介绍,该中心食用油一级批发价也上调了,如5升装金龙鱼牌色拉油从53.75元/桶涨至55.5元/桶,其他种类油的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上涨。“从8月初开始食用油价格上涨,主要是厂家提价了,再加上各方面的运费也在增加,而且中秋节也快到了,多种因素造成涨价。”高金泉说。
【原因】
养殖成本增加是诱因
据自治区价格监测中心相关人士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春节过后,猪肉零售价格没有出现季节性回落,呈现逆势上涨的态势。其原因是受今年饲料、仔猪、人工、疫病防治等养殖成本上涨拉动。据3月份该中心对全区生猪生产情况调查,与2010年同期相比,生猪饲养总成本增加13.31%,饲料成本增加11.24%,仔猪成本增加35.60%,人工、防疫等其他成本增加40.50%。
今年5月份,全区玉米每50公斤收购价为97.47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6.26%;仔猪价格为20.5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35.94%。生猪养殖成本增加,直接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生猪、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对此后生猪生产影响较大。去年二三月份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个别地区生猪出场价格每50公斤已分别低至480元、450元、440元,而三地玉米批发价格每50公斤分别为90元、90元、87.5元,猪粮比价分别为5.33:1、5:1、5.37:1,养猪户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养殖效益低迷迫使养殖户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生产,压缩养殖规模,淘汰部分母猪,特别是大量中小散户退出养殖,生猪存栏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去年下半年,虽然猪肉价格由跌转涨,但由于养殖户多以观望为主,及时补栏并不多。加上今年3月份瘦肉精事件影响,生猪存栏量又有所减少,市场生猪供应量不足,带动猪肉价格上涨。
【应对】
多措并举抑制物价
8月25日,记者从自治区发改委了解到,今年前7个月,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4.5%、4.7%、4.8%、5.0%、5.4%、6.5%和6.8%,累计上涨5.4%,比全国平均上涨幅度低0.1个百分点。7月份我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涨幅0.3个百分点。
据自治区发改委价格处副处长姚伯岩介绍,推动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7月份食品价格累计上涨13.9%,同比上涨17.2%,涨幅比前6个月继续增加。其中,粮食价格累计上涨11.5%;菜价累计上涨5.1%。食品价格上涨对CPI带来74.6%左右的“贡献率”。
据姚伯岩分析,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原因是气候异常因素影响。去年入冬以来全国气候异常,华北干旱,夏季洪涝灾害频发,推动粮食预期价格上涨。另外也受到了政策因素影响。国家进一步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价格稳步上升。此外,前7个月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是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影响居民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前期物价涨幅比较大,所以中秋节食品等价格上涨的空间不会太大。”姚伯岩预测。
据初步测算,前7个月消费价格上涨使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多支出63元,农牧区人均每月多支出36元。“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要求全区各地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应,防止供需矛盾与输入性通胀及成本性通胀相互叠加。全面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菜篮子工程和其他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服务,落实农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成本,组织好产品收储购销,有效保障自身供给,防止局部短缺进一步推高物价。”姚伯岩说。
【预期】
猪肉价格
仍将处于高位
据自治区价格监测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当前生猪存栏虽有所回升,但后期供应量不会快速放大,养殖成本持续上升支撑猪肉价格高位运行,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仍将处于高位。据分析,本地生猪供应量少,外购推动了肉价的上扬。我区生猪供需缺口较大,以呼和浩特市为例,5月底生猪存栏量为39万头只,这些生猪存栏只能满足首府市民40~50%的需求,其他还需外购。油价上涨、过路费高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加上目前全国普遍猪源紧张,外调生猪价格不断上涨,调入量相对减少,推动猪肉价格的上扬。此外,受猪肉消费淡旺季和生猪出栏高峰影响,后期生猪价格会有所波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猪肉需求相对减少,加上2010年下半年补栏生猪正好此时段出栏上市,三季度猪肉价格可能会相对平稳。四季度天气转凉,同时节假日较多,受消费习惯及节日效应拉动,猪肉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大。预计今年后期生猪价格将在当前较高位水平上波动运行,四季度有小幅上涨趋势,全年生猪价格将大幅高于去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