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7致富经栏目五月份做了一期“残奥会冠军养猪”的新闻,报道中这样描述这件让人感觉有噱头的新闻。“退役的残奥会游泳冠军,曾经被称为无臂蛙王的宫宝仁,成了养猪大王。媒体然后用各种报道手法来论证,宫宝仁作为奥运冠军落魄到养猪的悲惨境遇这一一个假想结果。依此,通过这个事件,甚至之前众多关于养猪话题的事件,都让人感觉养猪行业是一个标签,说的更为准确一点,养猪行业是一个社会地位并不算高的社会行业标签,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社会精英一说要养猪,全社会都用另类眼光来打量他的最主要的原因,诸如丁磊养猪。
那么,养猪真是一个卑微和社会地位低下的行业吗?是一个迫不得已才能从事的行业吗?我看未必,就这几年中国养猪业的发展来看,养猪行业从赚钱的角度分析,是个利润相对可观的行业,但为什么社会仍就用带有色眼镜看到这个行业呢?这应该源自我们国家的农耕思想和现代商业社会之间的思潮矛盾,行业彼此认知的虚空。
我们一直这样受教育,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养猪和做IT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区别的话也仅仅是工作介质的区别,IT玩代码,农户是玩养猪,两者都是高科技。随着社会行业之间意识形态的模糊,我想媒体不应该再拿对养猪行业的歧视做新闻。比如北大学生卖猪肉,硕士卖猪肉等看起来很爆眼的新闻,其实现在来看是潜意识对养猪行业的歧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猪行业不但不应该受到歧视,更应该受到尊重,就目前养猪行业来说,猪肉的价格竟能牵动国家CPI的神经,养猪行业已牵扯到了国家粮食以及食品安全等重大问题。所以养猪行业是关系国家安定和人民生活的行业,更应该受到尊敬,再回到我们的“残奥会冠军养猪”的话题上来,其实残奥会冠军养猪并不意味着生活落魄,反而应该得到社会的尊敬,不能再用标签化的手段歧视养猪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