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7日,在省公安厅禁毒局的统一协调下,中山、惠州两地警方同时行动,捣毁了位于中山南朗镇的一个特大制毒工场,抓获犯罪嫌疑人何某等11人,缴获毒品氯胺酮(K粉,属"合成毒品")700多公斤(未纳入去年的统计数据)以及制毒原料、制毒工具、作案工具一批。该案是中山市迄今为止破获规模最大、制毒人员分工、组织架构最完整,公安部门跨区域合作最成功的制毒案件。"6·26"来临前夕,中山市公安局通报了公安部督办的"8·31"特大制毒案。
41岁的惠东县人何某学历不高,仅初中文化,曾经卖过饮料,开过鞋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欠下外债,打起制毒的主意,从他人处得知制毒方法,利用网购等途径购得制毒原料,后在惠州市进行制毒,因为与其他人产生分歧,遂"另起炉灶"。
何某在广州打工时认识了中山南朗镇茶东村的陈某(已被捕),知道他在中山有一个养猪场,就向其租用此处进行制毒,于是召集包括岳父在内的亲戚一起制毒。
◆借养猪场臭味掩盖制毒臭味
这是一个分工严密、组织结构完整的制毒团伙,出资老板是陈某,何某负责招兵买马、统筹经营;有从事生产的工人;还有专门负责毒品销售的马仔。他们选择的是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山坳中一块空旷地方,和外界几乎是隔绝的,从外界进入只有一条道路,能看见很远处进入的外人。为了保密,工厂还养了狗,一有陌生人进入,负责望风的人便警觉起来,而养猪场的恶臭也正好用来掩盖制毒带来的臭味。为了不引人注意,他们减少外出次数,出山采购食物、生活用品时都是一次买许多天的。
“他们白天睡觉,晚上开始制毒,一有狗叫,就出去巡逻。”石岐区缉毒分队的陈警官介绍说。为了避人耳目,何某等人甚至对于风向也颇为留意。猪场的南边2公里外才有民居,北面离中山市垃圾发电厂较近。“冬天吹北风时,他们工作。夏天吹南风时,他们就停工。”
尽管如此,制毒带来的恶臭还是引起了他人的怀疑,猪场老板对他们抗议:怎么这么臭?何某等人便采取水化的方式降低臭味。
◆警方多种手段侦查一个月
陈警官告诉记者,为确定制毒工厂的具体位置,民警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毒过程会挥发大量刺鼻气味,民警根据这一情况,大范围走访,将南朗镇的一处猪场列为重点嫌疑对象。
由于制毒工厂设在三面靠山的山村里,村子里人员少,且进村的路仅有一条,很容易引起制毒团伙的注意,为了不打草惊蛇,办案民警乔装成不同的电工甚至收猪佬入村摸查情况,对该制毒团伙展开跟踪调查。“那个地方,一般人要靠近它也会引起嫌疑人的怀疑,在附近出入有狗,晚上会有人拿手电,有狗的叫声,就会周围去巡,专门有守着外围望风的。”同时,在嫌疑场所对面山坡,民警用了十几天时间,利用夜晚时间对目标进行观察,确认目标无误。
在摸清情况后,专案组决定收网。可是选择什么时候收网呢?“工厂后面就是一个鱼塘,我们担心一旦发生冲突,犯罪分子将毒品往鱼塘倒,毁灭证据。”于是,专案组选择中午午休之时收网。
2010年12月27 日中午12时许,200多名民警搭乘着两辆伪装成货车的车辆进入山坳,以雷霆之势将制毒工场一举捣毁,抓获了何某等犯罪嫌疑人,包括打工仔、供原料的全部抓获,有人甚至是穿着睡衣落网的。缴获毒品氯胺酮(俗称K 粉)成品及半成品共约700公斤。中山、惠州两地同时行动,在两地警方的共同努力下,涉案的11名嫌疑人当天全部落网,案件成功告破。
“盆里、冰箱里、桶里全部都是黑色的,像墨汁一样的毒品和原料。”制毒工厂的设备之完备也让张警官惊讶:“他们还有实验室。先是小规模试验,然后才大批量生产。”
张警官说,当时冲进去时,工厂散发的恶臭让他至今难忘。“事实上,制毒人员是冒着生命危险干活,我们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工作。”他说,由于制毒的化学品多达十几种,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而且这些化学品散发出的气味也是难以忍受的。“他们是戴着防毒面具在制毒,我们是戴着口罩冲进去的。”“那里太臭了,我们一进山坳就被熏得不行,他们为了暴利,一直在忍受。”陈警官说,附近村民后来反映,家里养的鸡都死了,“鸡的头部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