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猪种资源最多的国家,具备发展生猪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我国生猪生产稳步发展,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生产和育种水平上仍有较大的差距,对国外优良种猪依赖程度高,生产性引种长期存在。纵观我国的养猪业,种猪生产水平低下,是目前在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以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育肥猪数量为例,2009年我国平均每头能繁母猪提供的育肥猪数量(PSY)仅为13. 13头,自2000年以来提高幅度很小。
(一)育种基础工作薄弱。种猪场“重引进、轻选育”,育种积极性不高;育种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种猪性能和良种登记等工作均未能有效地开展,育种群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国内育种体系不完善,尚未在猪场、科研院所及技术推广部门之间形成系统规范的育种管理体制。
(二)种猪市场不规范。各地区之间《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管理不统一,“原种场一扩繁场一商品场”繁育结构和层次比较
混乱,没有形成纯种选育、良种扩繁和商品猪生产三者有机结合的良种繁育体系。种猪质量参差不齐,多数种猪场销售的种猪没有性能测定报告与遗传评估信息,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地方猪种选育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地方猪种普遍缺乏持续选育,选育方向不能适应市场消费的需求,产业化生产格局尚未形成,缺乏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导致地方猪种缺乏市场竞争力,地方猪种数量不断减少,个别甚至处于濒危状态,使得保种和选育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良种是生猪生产发展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地完善国内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推进我国生猪遗传改良进程,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水平,积极选育自主新品种,国家组织制定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2009-2020)》。希望能够逐步地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改变我国优良种猪长期依赖国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