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复工生产。这家让双汇陷入一场巨大的“瘦肉精”危机的工厂,自3月15日被央视曝光后便被双汇停产,历时整整80天。
在济源工厂的复产大会上,面对应邀而来的消费者,双汇集团掌门人万隆用“日夜反思,寝食难安”,来描述自己在过去80天里所经历的这一段“极其艰难的过程”。
“好在,这一段艰难,基本上快要过去了。”万隆说。
确如万隆所说,在过去80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产品下架潮,双汇发展股价的大幅下跌,一度让这家20多年历史的中国最大肉制品企业难以招架。连打过无数次硬仗、素以强势不服输著称的万隆,私底下也对本报记者坦言,“这是自己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
之后,随着双汇产品逐步恢复上架、股票止跌回稳,到如今的济源工厂复产,万隆和双汇管理层的确可以好好松口气了。但更为持久的考验,还在等待着他们:如何进一步恢复消费者的信任,如何让品牌浴火重生,如何系统性避免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再度发生,对这家已经拥有500亿销售规模的企业来说,仍是巨大的挑战。
历经80天惊魂的双汇
对于万隆来说,过去的80天,“是自己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
3月15日这天,万隆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参加“两会”。按照原定计划,这天会议落幕之后,他将会携夫人去庐山放松一下。
在过去几年的双汇国有产权转让及机制调整后,按照万隆的说法,他已经没有了多少后顾之忧了。作为集团董事长、已经71岁的他,“现在就干三件事。第一件事负责决策,第二件事负责建立机制,用机制来管人用人,第三件事就是管好钱、用好钱,使钱落地有声”。
而这天上午,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后,双汇集团位于河南漯河的总部,立刻乱开了。双汇的很多高管,已经意识到这条新闻可能引发的的严重后果。
首先受到直接影响的,是双汇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月15日当天,双汇发展以跌停报收。15日晚间,双汇发展发布停牌公告,宣布待相关事实核实清楚之后复牌。据双汇事后的统计,仅3月15日这天的股票跌停,就致使双汇市值蒸发103亿元。
“当天,我们立刻组织总部各部门的负责人、公司高管,在会议室一遍一遍地看央视的报道,看完后,大家一起商量对策。”一位双汇集团的高管回忆说。
当然,真正的决策,还需要万隆亲自拍板。3月16日凌晨2点半,放弃休假的万隆从北京紧急赶回到漯河,并立即主持召开了全集团高管参加的专题会议,会议一直持续到清晨6点。
一位与会者透露,当时的气氛十分凝重,争议也非常大。有一部分观点认为,“瘦肉精”是一个行业普遍现象,更是政府监管缺失所在,双汇应该借此事指出这个问题所在。但最终,会议形成的决策是,立即发表声明,第一时间向消费者道歉。同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并派出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及相关人员进驻济源工厂进行整顿和处理。
3月17日,双汇再发声明,除表示将收回济源工厂产品,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理外,还提到,自3月16日起,对下属所有工厂的生猪屠宰进行“瘦肉精”的在线逐头检验。
但双汇有意将事态影响范围锁定在济源工厂的想法,并未奏效。从3月15日开始,双汇产品就在全国范围内遭受到下架风潮。
在江苏常州,最冷清的时候,双汇冷鲜肉在60%以上的超市都不见踪影;而在浙江的台州,3月15日之前的肉制品产品都被经销商退还给了企业。新生产的,尽管“客户放心点,但也不好卖”。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双汇集团营业收入损失了13.6亿元,且数字还在扩大。
在双汇集团总部旁边,是一条专供其产品运输的铁路专线。据其内部员工回忆,在3月下旬至4月初的一段日子里,这条平日里异常繁忙的铁路线,由于产品滞销,曾一度连续多天没有一列火车开动。
4月初,当许久未闻的火车汽笛声突然响起时,双汇总部的多间办公室里,都出现了欢呼声。“这就意味着,销售又启动了!”
但双汇仍需面对另一大考验,资本市场。4月19日,双汇发展复牌,并毫无悬念地连续两个跌停。这让第三天的股价走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一旦继续跌停,双汇股价将达到56.83元,而这与此前双汇整体上市方案中所设定的“实际控制人要约收购价”56元非常接近。
一旦触发要约收购,就意味着双汇发展未来的实际控制人双汇管理层,可能将需要以现金收购接近150亿市值的流通股。“现在的双汇发展,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如果第三个跌停到来,真就成了全国人民的笑话了。”4月20日晚间,一位投资者曾对记者表示。
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在那几天里,特别是4月20日,双汇相关负责人都在与各大基金进行沟通,希望能避免出现第三个跌停的尴尬境地。
而最终,4月21日的成功止跌,让双汇管理层松了一口气。此后,双汇股价趋于平稳,舆论趋于平静。截止到6月2日济源工厂复产,按照万隆的说法,双汇集团目前的销售已经恢复到了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