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注重养殖内环境
(1)可调节场区气温:植物叶面水分的散发可减少50%~90%的辐射热,可降温2~5℃; (2)可净化空气:树木可吸收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释放新鲜空气; (3)可减少灰尘:灰尘中含有大量传染性病菌,经植物过滤后,能减少猪呼吸道病或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4)减弱噪音; (5)净化水源。 (1)防止母猪压死小猪:为防止仔猪被压死,应采用防压架或限位栏(可用镀锌管做成的高架产床,长2.1 m,宽1 m,地面采用铸铁板); (2)仔猪保温:初生仔猪被毛稀疏,调节体温能力差,因此,初生仔猪应给予充分保温。一般设保温箱,长1 m,宽、高各60 cm,挂红外线灯150~250 W或白炽灯60~100 W,离地面挂于40~50 cm的高度,保持环境温度为30℃~32℃; (3)防湿:在潮湿环境下,机体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加,易引起传染病的蔓延。分娩舍应以干燥为主,可采用条状或网状地面或将产床的床面距离地面提高50 cm; (4)保持空气清鲜: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含量应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如氨气的最高限量为25mg/m2、硫化氢为10mg/m2。。 (2)猪栏:栏高度要适中以防止仔猪跳栏,减少应激,避免咬斗、恶食癖等现象; (3)饲养密度:一般每栏以不超过25头为宜。 (2)饲养密度:一般每栏以不超过25头为宜,面积以1.0 m2/头较合适。 (2)饲养密度:一般群养以每群3~4头为宜,应做到使断乳母猪早日发情,同时避免配种后母猪翻栏或打斗而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
生态养殖的环境涵盖养殖内环境和周边环境,养殖内环境主要指养猪场环境,包括猪场、猪舍等;而周边环境主要指养猪场与其周围的环境。
猪场的布局:适度规模养猪一般选择的生产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外购仔猪进行育肥后出售,这种饲养方式在考虑猪场布局时重点是需要将正常生产区置于病猪隔离区的上风位置;另一种是自繁自养饲养方式,这种方式由于需要照顾母猪的生产问题,需按从上风到下风顺序可考虑将猪舍划分为育肥舍、分娩哺乳舍、妊娠舍、保育舍,有条件进行自配的还可考虑建设公猪舍,公猪舍应距母猪舍有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
猪场的绿化是生态养猪场必不可少的内容,大量的植树或种植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猪舍的设计:猪舍的设计应与生产量相配套,如年出栏100头商品猪的猪场的生产安排可考虑为:1月购仔母猪5~6头,6月初配种,10月初可产仔约50头,11月进入育仔和母猪再配种,这样每5个月即可出栏商品猪50头,年出栏可达100头`。需配套1间分娩舍(产房)、2间妊娠舍、1间保育舍和2间育肥舍即可进行流水生产。各猪舍的设计和建设需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分娩舍(产房):分娩舍可兼容母猪和哺乳猪,
保育舍:(1)保温:7~8kg离乳仔猪进入保育舍,其适宜环境温度是23.0~24.5℃(一般舍温在断奶后提高2℃~3℃左右)。保育猪易受病原菌感染而发病,因此舍内应保持干燥。清洁,空气清新;
育肥舍:(1)温度和湿度:此阶段适合猪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4~20℃,随体重的增加,所需要的环境温度下降,过冷或过热情况下均需采取措施;相对湿度以40%~70%为宜。
妊娠舍:(1)限位栏:为避免母猪受伤,一般可采用水泥地面,限位栏一般长度为252 cm(含约50 cm之饲槽空间),宽60~65 cm,栏高100 cm;
公猪舍:重点注意维持公猪正常的繁殖性能,(1)猪栏:不宜过低,以免公猪爬上爬下而养成自淫的恶痹,栏高以130 cm为宜;(2)地面:蹄脚是公猪配种或人工采精的支撑点,为避免蹄脚受伤,地面不能过滑,以采用水泥或沙土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