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养猪,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发展立体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变单一农业为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农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一业为主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养猪业为龙头,结合养禽、养鱼等饲养业带动林果业的发展。多业并举就是依托农业的发展,带动加工业包括饲料工业、屠宰加工业、肉制品深加工、果蔬深加工等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而孕育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诞生,达到以工补农、以贸促农的目的。
2、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生态养猪业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的机制,迅速推进养猪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变。即最终实现适度规模生产,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因此,当养猪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入市场体系的建立,涉足生猪流通领域,配套和完善养猪的市场体系,走养猪产业化的路子,务求从根本上解决猪的销售问题,解决养猪的后顾之忧,然后再回过头来继续发展生产。只有这样,发展生态养猪业者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谈得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3、完善体系建设、促进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
发展生态养猪、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六大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的技术、管理体系。要从事生态养猪,并保证其健康发展,首先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切实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体系,确保生态养猪全面实施,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猪的繁育体系、加强配套系的培育和地方猪种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种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终端产品的优劣,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种猪的选育入手,建立和完善猪的良种繁育体系;同时加强配套系的培育和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为最终生产出市场畅销的品牌猪肉提供优良的种源。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饲料品质的优劣、配制的好坏和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猪肉的品质和生态养猪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为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质优、价廉的饲料。四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猪群饲养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生态养猪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对猪群实施科学的的饲养管理,保证猪群发挥最大生长潜力,确保生态养猪取最好的经济效益。五是建立和完善严密、可靠的卫生防疫体系。卫生防疫工作的好坏是生态养猪成败的关键。因此,从事生态养猪,卫生防疫显得格外重要,必须建立和完善严密、可靠的卫生防疫体系,严格执行的卫生防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无病,确保生产出的猪肉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六是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猪群的排泄物是猪场周边地区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周边地区环境的污染,对猪场直接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生态养猪首先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推进生态猪场建设,加强粪污处理和利用,从而实现生态养猪的良性循环,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贯彻污染防治原则,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无论集约化或小规模养猪生产,由于粪污处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和本场猪群的生产力和健康,而且间接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和效益,成为制约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贯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落实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减量化就是尽量减少养猪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合理选择猪场建设场址、合理规划和绿化场地,提倡干清粪工艺,加强卫生防疫、粪污和病死畜处理。
无害化就是对猪场固体粪污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干湿分离,发酵处理,生态还田的处理方案。
资源化就是将猪场粪便、污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进行科学处理和开发利用,必须根据资源化利用方向来选择处理工艺、设备和方法,争取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实现清洁生产,改善养猪环境,提高猪群生产力和健康水平,保障产品品质,取得更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5、推进生态猪场建设,加强粪污处理利用
猪场环境的改善是生态养猪的前提。猪场环境取决于生产工艺、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布局、猪舍建筑设计、饲养管理设备选型配套、粪便污水处理和利用、兽医卫生防疫等,不仅对猪群生产力、健康和产品品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必须因地制宜、考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从以上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一是采用合理生产工艺。猪场生产工艺包括猪群组成和周转方式、饲养方式、饲养密度、清粪方式、饮水方式、饲喂方式等,生产工艺的确定除考虑畜牧兽医技术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外,还应有利于防疫和环境改善,如采用"全进全出"的转群制度和相应的猪舍建筑或专业场设置;采用"干清粪"方式和相应的设备等。二是改善场区环境。新建场场地应与居民点、工厂、其他牧场、交通干线保持一定的卫生间距;场地规划应区分为场前区(生活、行政、生产附属用房)、生产区(各种猪舍)和隔离区(病猪隔离舍、粪便污水及病死猪处理设施等);场内道路应净、污分设;应规划出隔离、防风、行道、遮阳等绿化地;猪舍布置应考虑防疫、生产联系,并保持适当间距,采用"多点式"专业场工艺时,各分场应相距3km以上;设置消毒、淋浴、更衣、种猪展示、外销猪装运等设施。三是猪舍环境调控。舍内环境调控应遵循既要保障猪群生产和健康的基本要求,又尽量减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耗的原则。其一,要通过改善场区环境和加强饲养管理来改善舍内环境,不应单纯依靠猪舍建筑和通风、供暖、降温等环境调控设备;其二,要充分考虑猪的适应能力并给以适当的锻炼,不要盲目追求环境参数标准而把猪养成"温室花朵";其三,要尽量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和时段,实行自然和人工设备调控相结合;其四,尽量进行猪体周围局部环境的调控和供暖、降温、通风、排污的综合调控,以降低分别设通风、供暖、降温等设备的投资和能耗。
6、强化食品安全、改善产品品质、积极面对国际贸易挑战。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与际国际接轨的一系列保障畜产品质量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严格贯彻实施到位。大力开展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验、检疫监管体制,加大生产的全过程监管力度。企业要加强对加工包装、储运及销售的管理,并以积极姿态迎接挑战,把金融危机看成是一次历练的机遇,是自己转型升级的机会,调整自己的出口策略,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国家相关部冂要进一步采取及时、有力、准确的措施,想方设法帮助和促进企业多接生产订单、增强出口能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外贸出口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