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技术
1)猪舍建设。
自然养猪圈舍与普通养猪圈舍没有本质区别,其建设原则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可在原建猪舍基础上稍加改造,也可用温室大棚。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平方米,可饲养肉猪15~20头,猪舍墙高3米,屋脊高4.5米,在屋面朝南面的中部设置可自由开闭的窗子,使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和自动引水器(也可在南侧建自动引水器),达到猪舍无臭、无蝇要求。如果用温室大棚养,那就既省事又省钱,因为大棚造价低,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温,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2)发酵床制作。
发酵床分地下式和地上式两种。在地下水位较低地区(北方),提倡地下式发酵床。这种发酵床要向地面以下深挖90~100厘米,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了。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南方),可采用地上式发酵床。这种发酵床在地面上砌成,要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垫料即可。
①发酵菌种。现在有两种垫料菌种,一是土著菌种,二是商品菌种。土著菌种就是利用本地原料,在落叶和腐殖质丰厚区域采集原液,稀释成500倍,再渗入糖饴或小麦粉,搅拌均匀后进行扩大培养成菌种。现在的商品菌种有日本的洛东菌种等,市场上都可以买得到。目前在国内,每平方米投入发酵菌种25元,发酵过程中不需添加红糖、盐、黄土、猪粪、玉米面等,发酵一次成功。之后日常性维护不再需要定期喷洒营养液,也不需要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相关产品等,不再发生二次投入。
②垫料原料。垫料原料可选择锯末、稻壳、谷壳、米糠、玉米秸秆、花生壳及树叶等。目前已知最好的几种组合如:锯末+稻壳;2/3花生壳+1/3锯末等。在东北地区发酵床的垫料成分以锯末、稻壳为主,各占50%为宜(绝对不可以使用经过防腐处理的板材生产的锯末)。
③垫料厚度。育肥猪、后备猪、妊娠母猪、分娩母猪猪舍垫料层高度冬天为100厘米,夏天为60厘米;乳猪、保育猪猪舍垫料层高度冬天为80厘米,夏天为60厘米。用户也可根据不同季节、猪舍面积大小、养猪种类,计算出所需锯末、稻壳的立方数量。
④物料堆积发酵。以10平方米垫料制作为例。A、取25千克麸子加入一袋固体菌种搅拌至均匀;B、将搅拌均匀的麸子再与准备的垫料混合搅拌,搅拌过程中用一瓶液体菌种配制500~1000倍稀释液,边搅拌边喷洒稀释液,以调整垫料湿度,水分控制在40%~50%之间,检验方法是以手紧攥松手后成团,碰触即散开并感觉有一定水分;C、将混合好的垫料堆积成堆,用塑料布盖严。为节省成本,可使用稻草或麻袋等具有透气性、保温性物品封闭;D、发酵时间为冬季10~15天,夏季5~7天。到第3天开始测量发酵温度,发酵成功后中间温度在40~50度左右,感觉烫手,并有水蒸汽和酒蛐香味;E、把发酵好的垫料在圈舍中铺平,然后上面再覆盖5~10厘米厚锯末,24小时后即可进猪;F、在铺平垫料时,可同时将塑料管弯曲铺设于垫料层中,可保证冬季猪只喝上热水,提高生长速度。
⑤使用年限。猪舍垫料一次投入可用至少2~3年,使用后的垫料在有益微生物作用下,即成为天然有机肥料,不但可改良土壤,而且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每次猪全部出栏后,最好将垫料放置干燥2~3日或将垫料从底部反复均匀翻弄一遍,看情况可适当补充麸子与菌种混合,重新堆积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