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到80年代,那时人工授精只是一种特殊的配种方式,大部分猪场都采用自然交配,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公猪过渡利用,保持公猪持续、稳定的配种强度,并且避免公猪形成特定的配种偏好。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人工授精已经在许多猪场被广泛采用,我们关注的重点也从避免过渡利用转为尽量充分利用,降低成本。
猪场管理的过程中,都要制定一定的指导方针,按照这些方针去操作,而不是心血来潮地采取严格的措施,过不了几天就抛在脑后,这种随意的变更会对猪群造成冲击。管理过程中还要确定最高、最低和最佳的度。
在制定方针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影响精液生产的生理学因素。
精液是由睾丸产生的精子和附性腺产生的精清组成的。精原细胞分裂之后,需要8周时间才能发育为成熟的精子。睾丸内有个精子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上有处在各个发育阶段的精子。这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任何意外,对这条生产线造成了损伤,那就需要至少8周的时间才能重新产出正常精子。这些意外包括炎热、疾病、毒物等。
平均情况下,公猪每天生产的精子数量比一次射精的量要少。因此,公猪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积攒出足够一次射精的精子量。试验条件下,对公猪进行连续5次采精,每次间隔12小时,或连续6天采精,每天一次,之后公猪的精液中就完全没有精子了。虽然在管理良好的配种过程中不会出现这么高的配种频率,可是在户外自由交配的情况下,就很可能会出现这么高的频率。
反过来,如果公猪总不配种也不行。如果公猪连续10天没有配种的话,其储备的精子质量就会衰减,下次配种的精液质量反而会不如从前。
公猪生产精子的能力还与年龄有关。早在5月龄,公猪就可以产生精子。但多数情况下,7月龄以前的公猪生产的精液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而公猪完全性成熟则需等到14月龄,此后才能按最大强度利用。公猪的精液生产能力在2年之后才会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不是很快。多数公猪在精液品质下降需要淘汰之前,就会因体型、攻击性或遗传型落后而被淘汰。
猪场所需配种公猪的头数不仅和需要配种的母猪和青年母猪的头数有关,还和公猪、母猪的年龄组成(年轻的猪群需要的公猪头数会多一些)、断奶、配种的模式(如果每周安排两次断奶,那么配种活动就可以在一周内均匀地分散开,而不是集中在2、3天之内),以及人工授精的比例有关。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下列公猪利用方针可取得明显成功:
7-9月龄的年轻公猪:每周一次射精。
9-12月龄的公猪:每周两次射精,相邻两次之间至少间隔48小时。
12-14月龄的公猪:每周3次射精。如果有两次间隔只有24小时,那么之后要间隔7天,让公猪恢复。
14月龄以上的成年公猪,每周4次射精,均匀分开,两次间隔不小于24小时。如果两天内公猪发生了两次射精,那么之后应间隔48小时,让公猪恢复。
任何公猪如果连续10天不能射精,那么就很可疑,应该由其它公猪来顶替(或淘汰)。
对于猪场内部的采精活动,两次采精之间最佳的时间间隔是5天。
成本
假设:
公猪购买价格800英镑(9600元),使用寿命2年。
整个使用寿命内每周平均使用频率为3次,总共304次射精。
饲料、饮水成本为0.5英镑/天,总共365英镑(4380元)。
那么每次射精的成本(不算人工和设施成本)就是3.83英镑(45.96元)。
(译注:以上数字从英镑直接换算二来,汇率采用两年前的12:1。您可以用当地数据替换,重新运算,得出准确结果。)
如果从场外购买精液进行补充配种,就应牢记这些成本。许多猪场在交配活动中采用人工授精的比例已达到50%,可他们仍然保持着1:20的公-母比例。一般来讲,每采用3~4剂人工授精,种公猪头数就可以减掉1头。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公猪之间差异很大。在超额配种的强度下,有的公猪可能反而活力更旺盛,而有的可能会精疲力竭。
任进行配种的猪场都有必要采取下列措施:记录公猪每周的利用情况。
根据配种结果,定期对配种程序进行评估,并随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