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加快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四川省岳池县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物资条件装备畜牧业,采取“育龙头、扩种源、上规模、创机制、健体系”等措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基本构建了“以生猪为基础、小家禽为优势、草食牲畜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今年以来,全县实现畜牧业总值25.1亿元,同比增长32.3%;规模养殖产值增加3.12亿元,同比增长34.7%;畜牧业助农人均增收450元,比去年同比增加56元,实现了岳池现代畜牧业发展新突破。
优化产业布局 特色基地初具规模
结合资源特点和产业现状,合理规划布局养殖区域和产业带,不断壮大生猪、家禽、牛羊等生产基地,带动全县畜牧业持续增长。
发展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引进华西希望集团建成岳池特驱种猪有限公司,存栏良种母猪5000头,年可生产优质仔母猪和DLY商品猪共10万头;建成了石垭镇生猪十里养殖长廊,带动发展了以四海公司、特驱集团为首的业主群体45户,形成了以九龙、乔家、石垭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肉猪生产基地,拉动了全县生猪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出栏生猪122.18万头,同比增长7.88%。
壮大优质家禽生产基地。以伏龙乡孵抱大户为龙头,伏龙、中和水禽养殖示范区已初具规模,今年以来,仅伏龙乡就出栏水禽93.7万只,占全县水禽总数的15%,带动发展1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650户,其中10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25户。引进岳池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瑞丰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家禽产业龙头企业4个;建成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北城肉鸡场1个,翠湖土鸡育雏基地1个,瑞丰跑山鸡生态养殖基地1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个。今年以来,环线新发展优质鸡饲养户170户,饲养优质鸡300余万只,牵引了全县家禽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出栏家禽1229.7万只,同比增长21.45%。
培育优质牛羊生产基地。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培育牛羊养殖业主,建成大佛承建肉羊、裕民兴华肉牛等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裕民、大佛、同兴、秦溪、团结、黄龙、兴隆等偏远乡镇优质牛羊养殖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出栏牛9794头、羊62814只。
突出示范带动 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
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提升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注重龙头培育,引进四海、华西希望等大型龙头企业投资建基地、搞合作、办企业,示范带动3万余农户发展畜禽养殖业,引导养殖方式从分散养殖到规模养殖的转变,不断提升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今年以来,全县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27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总量达到199个;新发展规模养殖场(户)455个,规模养殖场(户)总数达到4471个。其中,岳池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北城肉鸡场和天王庙生猪集中养殖小区通过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验收,建成了全省首个圈舍使用水帘降温设施的富强种兔场、全市首家标准化大型种羊繁育基地万达种羊繁育基地。
专合组织促进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大户+农户”、“公司+专合组织+农户”、“支部+专合组织+农户”等农民专合组织,吸引养殖户成为会员,使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新机制,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实现家庭生产与现代化生产、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培育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致富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类畜禽专合组织72个,其中,生猪协会36个、家禽协会21个、牛羊协会7个、兔业协会7个,野猪协会1个,参与农户10933户、会员3.5万人。
良繁体系支撑产业发展。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种源场建设,目前全县共建有原种猪场1个,生猪扩繁场3个、家禽扩繁场1个、种兔场2个、种鸡场1个、种羊场1个。依托岳池特驱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提供优质种猪3万余头,保证了我县良种母猪的自给,降低了生猪引种疫情传播的外来风险。依托岳池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为我县提供种鸡15万套、商品雏鸡1200万只,满足了我县及周边地区雏鸡供给。同时,通过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建成人工授精站10个,人工授精点374个,建成了覆盖全县的生猪人工授精改良网络,实现了生猪良种化到乡(镇)进村的目标。
深化机制创新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积极探索“订单养殖”、畜禽“托养”、“种养结合循环养殖”等畜禽养殖新模式,推动了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探索“订单”模式。以岳池四海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农户按合同要求向企业提供优质商品猪,企业按高于市场价400-600元/吨的价格收购,保证了企业收购的生猪质量和农户养殖利润。目前,共发展“订单”养殖户(业主)2537户,订单生猪18.6万头,让利农户近1000余万元。
探索“寄养”模式。以岳池特驱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猪源、饲料、技术及统一回收,大力发展生猪“寄养”模式,发展寄养户3464户,有效地解决了农户饲养生猪猪源供给难、饲料配方难、技术掌握难、产品销售难、资金筹措难等问题,降低农户养殖风险。
探索“托养”模式。以岳池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七统一”模式,大力发展“家禽托养”模式,发展托养户150余户,新修标准化圈舍4万平方米,年托养优质肉鸡150万只,农户出栏一只鸡平均利润可达3.00至3.80元。四是探索“循环”模式。以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积极推广“畜(禽)-沼(气)-菜(果)”和林下养殖等生态畜牧养殖模式,有效解决养殖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目前合作社有养殖户会员358户,其中,规模养殖场25户,年出栏生猪5万余头、家禽300万只,可提供有机肥4000吨,满足2000亩蔬菜的灌溉和施肥,帮助农户节约资金240万元。全县采取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养殖场(小区)达136个。
坚持多方筹集 破解发展资金瓶颈
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投入大、资金回收期较长的特点,全力拓展资金渠道,为全县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出台《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县财政每年拨付不低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用于畜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良法推广、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场污染治理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等。
争取项目投入。积极向上争取现代农业生猪项目、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及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生猪基地建设等项目,整合其他涉农项目,用于现代畜牧产业发展。2009年以来,共争取中省畜牧产业发展项目资金6634.07万元;整合涉农项目1354万元,全部用于现代畜牧业发展。
吸引信贷投入。深化银政关系,协调农业银行、农业担保公司、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及规模养殖业主发放养殖业信贷资金5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生产企业、养殖业主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鼓励社会投入。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业主)到岳池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鼓励养殖户自筹资金,改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方法,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近年来,共引导农户及业主投入资金8.29亿元。
加强疫病防控 产业风险有效降低
围绕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疫病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畜牧系统机构改革,成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7人;在44个乡镇(含翠管会)设立畜牧兽医站,配备83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建立村级兽医室374个,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2011年8月,县级动物疫病中心实验室成功通过省实验室考核专家组的检查验收。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成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乡镇设立44个疫病快速检测点,建立各项检测标准和检测制度,完善养殖小区(场)质量安全备案制度,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县共建成无公害畜产品基地6个。规模出栏无公害优质生猪、家禽分别达33.8万头、177.91万只,占规模出栏总量的70.43%、74.06%。
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通过实施“科技助农增收”、“科技之春”、“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狠抓养殖科学实用技术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农户科学养殖水平;大力推行“行政干部包发展、业务干部包技术”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县级畜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与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点联系,全力助推现代畜牧业发展。同时,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将科技兴牧和依法治牧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畜牧发展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