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就是指由于近交而使隐性有害基因纯合的概率增加,从而使得猪只的繁殖性能、生理活动以及与适应性有关的性状,都比近交前有所下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繁殖力减退,死胎和畸形增多;个体的生活力下降,适应性变差,体质变弱;猪只生长缓慢,生产性能降低。因此,在养猪生产中,科学做好种猪的选配工作,防止因近交衰退导致猪群性能下降,对于提高养猪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有效防止近交衰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 猪群应有一定的规模和血统
对于养猪场而言,在组建繁殖猪群时最好要有一定的规模(具体规模依实际而定),所引进的种猪间最好没有血缘关系。一般来说,种猪引进后,在一段时间内都是进行闭锁繁育。而在闭锁繁育的猪群中,由于种公猪的数量要远少于种母猪,因此群体近交程度主要决定于公猪的数量。所以,在组建繁殖猪群时,应适当增加公猪的数量,且公猪间最好彼此没有血缘关系,以保证在以后的选配中可以错开公、母猪的血统,避免发生被迫近交,降低猪群的近交程度,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
2. 准确记录种猪系谱
种猪系谱记录其实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非常简单的问题,而在生产实际中却往往没有引进大家的重视。一些猪场根本没有系谱记录,种猪的选配完全凭经验和感觉,这是很不科学的。要准确记录种猪的系谱,首先必须做好种猪的编号。种猪的编号一定要遵循惟一性(即同一猪群中不出现重号)和简单易读的原则。种猪的系谱可采用横式系谱或竖式系谱,每头种猪都应有一张对应的系谱卡。这样,猪群中的任何一头种猪都可以迅速追溯其历代祖先,选配时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近亲交配,有效防止近交衰退。
3. 科学做好种猪选种选配
从组建繁殖猪群开始,就要依据种猪系谱开展科学的选种选配。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有明显遗传缺陷者不留,每个家系最好都留有后代,亲缘关系较近的公母猪间不配,相同或相反缺陷的公母猪间不配。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采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准确计算出个体间的亲缘相关系数,进行更为准确的选配。只有科学做好种猪的选种选配,才能有效降低猪群在繁育过程中的近交增量,减少遗传疾患的发生,保证猪群的生产性能水平。
4. 根据猪群实际,适时更新猪群血统
对于一个有限的闭锁猪群,无论在选配时如何错开血统,在经历一定的世代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近交发生,也就是说近交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猪群每代的近交增量控制在3%-4%左右,不会出现明显的有害后果。随着世代的延续,群体的近交系数会越来越高。在饲养管理正常,并排除疫病影响的因素外,如果猪群的生产性能连续两代明显较差(或下降),这可能意味着猪群的近交系数已经过高。此时,需要考虑从其他猪场引入性能优良、生产类型一致的同品种种猪,这可以有效缓解近交,尽快恢复或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
5. 关于广大猪人工授精站点的供精问题
近年来随着猪人工授精的推广和普及,不少人工授精站点的公猪管理和精液供应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一些人工授精站点的公猪系谱和来源不明,公猪的性能不清;某一地区不同站点的公猪从同一种猪场引进,一个人工授精站点的公猪重复多年对同一区域供精,这些都可能导致面上猪群的近交。比如,饲养母猪的农户定点从某一站点购买精液,如果农户又自留母猪,那么就极有可能造成极端的亲子配,导致严重近交。如果不加以规范,势必会导致面上猪群发生严重的近交衰退,降低面上养猪的生产性能。因此,在大力推进人工授精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广大人工授精站点的规范化管理,使人工授精技术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