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中系种猪需要改变的八大错误育种观念
来源:匿名 2017-02-13 16:37:35| 查看:次 近些年来,在生猪养殖一事上,相关企业无不视育种为大事,立目标,写数字,热火朝天的气氛搞了几年,我们现在依然看到的是,中国系种猪还没有育出什么名堂。问题到底在哪?是对育种缺乏技术,还是对育种缺乏态度??参与育种的人似乎对育种或不知不解,或一知半解,或蜻蜓点水,真正能了解、理解并躬身而行的,却屈指可数。下面选择8个对育种比较大的误解或偏解,希望对了解和理解育种的真正涵义能有所帮助。
1、育种只是撑场面用的
见过很多种猪场的广告和宣传,口口声声重视育种。但在现场,却没有测定设备,没有数据记录,没有固定的育种技术员,保证育种工作的正常开展更无从谈起了——难道育种工作只是用来撑场面用的吗?
那么对育种工作应该怎样定位呢?笔者认为,对育种的定位决定着种猪业起点的高低和平台的宽广程度。就像一艘船,育种就是船的发动机。对育种的战略决策影响着这是什么船、能否开动及开动后的行进动力。对一个国家来说,对育种的定位,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养猪业能否成为航空母舰抑或只是大型轮船。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后者只是运输工具而已。对一个种猪企业来说,对育种的定位,则决定着企业打造的是往大江大海去的快艇,抑或是在小江小溪的草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拥有快速发展的良好根基,后者则易受小风小浪的影响。所以,应该真正了解育种工作和理解育种工作对养猪业的作用,紧随其后的就是应该好好“开船”,往预定目标前进。如果只需要口头上撑面子的育种工作,那就只能靠老天来撑“船”,它能不能行进,行进到哪里都是老天说了算了。
当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时,育种确实可以撑点门面,但迟早还是撑不住的。认真踏实做好育种工作,无论对客户还是种猪企业自身,进而对一个国家的种猪业,都能带来真实的效益。
2、育种是深不可测的
跟育种“没有什么的”的观点不同的是,育种工作深不可测如古代深闺小姐,难得见其真面目。诚然,种猪的育种工作可以研究到全基因组等的分子水平、RNADAN水平,甚至到MicroRNA 等水平,但对现场的育种工作,并不是讳莫如深,需要遮盖面纱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在影响养猪生产的四要素(种、料、管、病)中,种占40%,那到底什么是“种”?笔者认为,“种”首先是一种素材,实质是好的基因;把“种”的作用发挥的途径是发现素材、筛选素材。目前较好地发现好基因的方法就是传统的数量遗传学和现代的分子遗传学;而发现的唯一途径是性能测定。所以,性能测定是育种工作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做好了测定,育种工作的基础也就打好了。可见,育种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工作。
育种工作就是遗传学在现场的应用和实践,不太需要高深的知识。在加拿大和美国的一些优秀种猪企业,同样有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现场育种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严格遵守公司的操作规程完成规定的任务。
3、育种是影响生产和销售的
在现实育种工作的开展中,很多育种人员都叹气:这批猪还没测定就卖掉了;或者,已经测定选留的猪又不知转到哪里了。而生产和销售人员也有相似性质的抱怨。似乎育种是阻拦生产的工作。
这种观点是比较偏面的:因为,其一,育种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生产陛能,让种猪生更多、吃更少的饲料并且长得快,这完全与生产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其二,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反而对生产和销售是极其有利的。比如,育种人员对各个阶段猪群的进行梳理后,就能很清楚地对可以选留的猪、可以销售的猪和不能当种用的猪都有清晰的标识,随时对猪群的分类都很清楚,这样不是对生产和销售的管理不是带来极大的方便吗?!另一方面,对管理层来说,也可以做到随时对现有库存的猪群价值也了如指掌。
4、育种=引种
君可见,举国上下之种猪场广告,无不以引种为吸引眼球之杀手锏。仅2013年,就有将近2万的洋“二师兄”远涉重洋,历尽千辛进入中国之大门。但凡要引进后备猪,购买者第1个要考虑的问题或者第1个要问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引的种”?可见,引种=育种,此观念是何其的深入人心!
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引入外来种猪,固然缩短了赶超国外先进生产水平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至少也部分地磨灭中国育种者的斗志,养成了急功近利的习惯,误导了种猪场企业自主做育种的方向。引进种猪和自主育种,两者并不等同,两者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否认,花高价从国外引进的种猪固然有好的基因,但这好的基因只是育种工作万里长征的第1步,随后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好基因的筛选、纯化和固定。可见,种猪引进后还有更多的育种工作要做。所以,引种≠育种。
5、育种=配种
笔者在面试时或交流时,当问及怎样理解育种工作时,还是有不少的管理员或技术员会回答怎样用公猪查情,怎么配种等内容。真让人忍俊不禁。可见,在他们的观念中,育种就等于配种。
事实上,选配只是执行育种方案时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已!育种员制订了选配计划后,配种员执行选配计划,使育种方案中设定的产品规划得到保障。所以,配种只是育种的一个环节。
6、育种=测定
对育种的高一级层次理解,以为做了测定就是做了育种。诚然,测定是育种的最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但不光是哪一种性能测定(有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性能、饲料报酬等),完成了测定并不等于育种工作的完成,因为测定后还需结合遗传评估结果进行准确选留,对选留后的种猪性能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润饰或进一步完善育种方案。
可见,做好测定工作只是完成了育种工作的一个基础工作而已。
7、育种=培育新品种
能拥有育种就是培育新品种观念的人,对育种已经有了深层次的了解。能育出新品种或新品系,可以说是育种的最高境界。但育成新品种或新品系,即使一开始的品种培育方案执行比较完满,也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且历时较长。如果培育方案需要大修改,则各方面的投入更加巨大。
当前普遍能实现的育种目标,是对引进种猪或已有的种猪群按产品的设计目标进行分类、筛选、组合,最后固定优良基因。其实,通过持续地往同一个目标进行测定、高强度的选择,加上开放和闭锁等育种方法的运用,也是自然而然能形成新品系。按照彭中镇教授的说法,“只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坚持不懈,注意开放与闭锁、远交与近交交替使用,采用连续测定选择法照样可以培育出具本群特点的专门化品系来”。(见《彭中镇文集一再议当前场内的种猪测定与选择》)
8、育种是自己的事
可看到当今的一种育种趋势:从国外引进种猪后,热卖第1代种猪,自留;2代种猪,然后就紧关大门独自做种睹育种。不多时,近交系数上去了,需要引入新鲜血缘,又得申请引种。宁愿范很多外汇从国外引种,也不愿意花较少的人民币跟同行进行遗传交流。这就是“育种是自己公司的事”的体现。
殊不知,加拿大实行全国联合育种,只用了15年的时间就从种猪进口国变成种猪出口国。而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育种,一直未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2009年全国遗传评估方案和全国生猪育种核心场的遴选,才有真正的全国性育种组织。即使有了组织,但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遗传交流,所以联合育种也只是浅层次地部分实现。如果全国的育种者有一种“大爱”,整合全国的优质基因,提高种质利用效率,则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秋。
所以,育种者更应有一种大境界,一种包容的大爱!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