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猪断奶腹泻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来源: 2017-01-20 09:02:48| 查看:次 在猪群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由于受饲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子猪断奶腹泻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子猪就会出现被毛粗乱,体质虚弱生长迟缓,严重时甚至引发子猪断奶综合征,增加了生产成本,严重影响养猪经济效益。同时,子猪从断奶到10周龄~11周龄时的生长速度决定着育肥后期的生长性能和胴体质量。此外如果引起死亡则会给猪场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养殖者要了解子猪断奶腹泻的发病原因并做好防治工作。
那么,哪些因素会引起断奶子猪腹泻的发生呢。
免疫方面
由于子猪由初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产生的被动免疫从第3周开始下降,同时子猪的免疫器官要4周龄以后才发育成熟,造成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降低,子猪抗病力差,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而发病。
应激方面
由于断奶子猪体重小,体内神经调节机制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对外界因素的刺激适应性差,母子分离引起的饲料的改变以及子猪转栏造成的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改变,使子猪的心理压力变大,使消化和分泌等系统机能出现紊乱,同时胃肠道发育不完善也是致病因素。应激性腹泻以拉未消化完全的稀粪为主,一般对子猪的精神影响不大,死亡率不高,但子猪体重会急剧下降。
生理方面
子猪在断奶前其胃酸的分泌量不足,不具备稳定的消化能力,此时胃酸的主要来源是乳酸杆菌发酵母乳中的乳糖所产生的有机酸。其次子猪断奶前后食物由母乳向植物性饲料的转变,其消化所需要的消化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不能完全消化食物,而饲料中部分不被完全消化的易发酵成分在肠道内发酵,产生的发酵产物在肠道内和细菌共同作用使肠内出现渗透性紊乱引起腹泻。
疾病方面
大肠杆菌是存在于猪消化道内的常在菌,早期寄生在子猪结肠内。哺乳期因母源抗体及乳中其他抑制物的存在抑制了该菌的繁殖,故子猪无致病效果。当子猪断奶后,饲料的改变会引起子猪肠道对饲料抗原产生敏感反应,使肠细胞更新加快,肠腔上皮成熟细胞减少,出现肠黏膜萎缩(断奶后5天最严重,断奶后11天恢复),引起肠吸收表面减少,不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使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又因为母源抗体供应中断,免疫力下降,这些变化为致病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引起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大肠杆菌释放大量肠毒素(热稳定毒素和热不稳定毒素)和内毒素(致水肿病因子和细菌被膜脂多糖)引起子猪断奶腹泻、水肿病以及内毒素性休克等疾病。
此时如果引起圆环、蓝耳、猪瘟等疾病的感染,则会引起子猪断奶综合征,严重影响猪群健康和猪场效益。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