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母猪有很多生产技术指标,如产活仔数、断奶重和断奶仔猪数、年出栏种猪头数等,这些都与猪场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而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却是影响繁殖生产效率最关键的指标。现在,对母猪非生产天数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认识并应用的企业还为数不多,要想进一步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母猪非生产天数作为猪场的有效管理指标之一,必须引起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 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1.1 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概念
成年生产母猪和超过适配年龄的后备母猪(一般的猪场管理软件都设定230d为后备猪初配日龄)既没有妊娠,也没有哺乳的天数,称为非生产天数(Non-productive Days,缩写为NPD)。如果母猪
配种后返情或流产,从配种到死亡或淘汰的这段时间也称作非生产天数。而母猪在断奶后有5-7d的配种间隔是必需的,又称为必需非生产天数。
1.2 母猪非生产天数的计算
根据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概念,NPD=365一[生产母猪年产胎次×(平均哺乳天数+母猪妊娠天数)],其中母猪妊娠天数通常以114d计算。还可以推算出生产母猪年产胎次=(365一NPD)/(平均哺乳天数+母猪妊娠天数)。例如,某个规模化猪场,预定指标是每头母猪年产2.3窝,21d断奶,那么NPDY=365-[2.3×(21+114)]=54.5d,即每头母猪年非生产天数为 54.5d。
2 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来源及其带来的损失
2.1 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来源
后备母猪非生产天数主要指超过适配日龄(230d)的天数。成年母猪则指仔猪断奶后到下次配种的天数,这期间有5-7d的配种间隔是母猪断奶后为下次发情做准备的,是必需的非生产天数,也是不计算在内的;主要计算的是母猪配种后返情损失的天数,妊娠到流产损失的天数,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空怀损失天数和死亡以及淘汰损失的天数,这些则是非必需的母猪非生产天数,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非生产天数。
2.2 母猪非生产天数造成的损失
现在以一个饲养500头基础母猪群的猪场为例,假设必需NPD为7d,非必需的NPD为Od,如果母猪21d断奶,其理想年产胎数为:365&pide;(114+21+7+O)=2.57。而母猪的实际年产胎数=365&pide; (114+28+7+NPD)。当母猪21d断奶,NPD=7d时,其实际年产胎数=365+(114+21+7+7)=2.45,它的年非生产天数 NPD=365一[2.45×(21+114) ]=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