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l适度规模养猪场的概念与优点
1.1概念所谓养猪的适度规模,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养猪者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把生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养猪场,在确定养猪规模的时候,都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要位置进行考虑。根据多年来农村规模养猪场发展的情况来看,一般以年出栏生猪500—1000头、基础母猪在30—55头的养猪场经济效益较为稳定。
1.2优点适度的养殖规模,在劳力方面,饲养户可以用自家劳动力,不会因为雇佣大量人员而提高养猪成本;在饲料方面.可以就近购买大部分原料,自己配制饲料,从而节约饲料成本;在饲养管理方面,饲养户可以通过参加短期培训班或自学各种养猪知识,方便、灵活地采用科学化饲养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养猪水平,达到养猪场增效的目的。
2规模养猪场的选址与布局
2.1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准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四十条规定的禁养区以外,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他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500m以上;地势高燥、平坦处,背风向阳,不占或少占耕地,丘陵山地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宜超过200;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达标,电源可靠;有就地处理和消纳排出粪污的条件;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设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2.2场区布局 建筑设施按使用功能要求划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功能区之间相对独立.有明确界限,并设置专用通道和消毒设施,保障生物安全。
按照猪舍朝向必须满足日照、通风、排污和夏季主导风向等要求,一般猪舍长轴的朝向以南向或南偏东(西)30。以内为宜。这就决定大部分猪场从北向南的总体布局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辅助生产区(饲料加工贮藏)设在生产区中部一侧。生产区内猪舍设置由北向南依次为:公猪舍、母猪舍、分娩舍、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或相邻两舍建成一排)。两排猪舍前后间距大于8m.左右间距大于5m。场区东南部设有出猪台。养猪场四周设围墙,大门处必须设置车辆消毒池。
3猪群的标准化饲养条件与猪舍建设
3.1猪群标准化饲养条件不同猪群标准化饲养主要条件见表1。
3.2猪舍建设 猪舍建设是养猪场建设的核心内容,应以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和冬暖夏凉为原则。建筑形式一般采用有窗双坡屋顶式,跨度一般为8.0—8.5m,长度视养殖规模和整体规划而定。舍内一般采用循环三通道双列式和单通道双列式分布。限位栏、分娩床和保育床在舍内一般采用循环三通道双列式,圈栏在舍内一般采用单通道双列式。圈栏高0.90m.下部0.50m为宽0.12m的砖墙,上部0.40 m为2根间距0.20 m的钢管横向排列,每间隔2m加焊1根固定竖钢管。公猪栏可多加l根横向钢管。所有猪舍的乳头自动饮水器安装到位,排污沟设置合理.自由采食圈栏的长方形双面自动采食槽安装固定在距离饲喂通道0.4 m处。 搞好生产区建设的同时,相应的也要考虑生活管理区、病畜隔离区和辅助生产区(包括北方寒冷地区供暖设施)的建设。
4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4.1长远规划,分期实施规划要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根据资金筹措和能力,可以先建设一部分,采用“滚雪球”发展的办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建设一个对称的“双胞胎”,这样生产能力将扩大1倍。
4.2掌握理论,联系实际投资建设前建议考察一些当地相对成功的养猪场,取长补短,综合分析比较,慎重确定各部分建设内容。
4.3明确目标,注重效益近年来,国家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虽有项目扶持,但都要求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提醒广大养殖同仁要把养殖效益放在首位,切忌把争取项目投资作为办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