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一、经营与管理的协调
猪场的经营决定管理形式,二者必须协调。生产种猪为主和生产育肥猪为主的场管理不同,提供仔猪的场与全程饲养的管理方式也不同,“公司+农户”模式与单纯饲养方式也不同。
二、管理与技术的协调
现在中国养猪业,管理往往落后于技术。技术措施的执行需要严格的管理予以保证,否则技术会达不到效果。如消毒时是不完全按操作规程执行,温度的掌握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等。
三、畜牧人员与兽医人员的协调
畜牧人员与兽医人员,因为行业观念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如畜牧人员注重引起应激的因素,兽医人员注重病原控制,在仔猪断奶环节上容易产生分歧。对待腹泻问题上,畜牧人员注重从饲料和温度角度找原因,而兽医人员注重从疾病角度找原因。如果协调不好,容易产生问题,让职工无所适从,不利于生产。其实,二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似都有道理,其实都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
四、操作水平与职工素质的协调
一些高新方法在生产中往往不能转变成生产力,其中主要原因是职工素质低,不能正确理解进而实施这些高新技术,特别一些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更大。
五、防、治、养的协调
有人重防,有人重治,如果二者不能协调好,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的发生。只因重预防的人会对出现的疾病不在意,忽视治疗,会加剧疾病的蔓延,单纯地预防将不起作用。而重治轻防,重病治愈后,病情加重病,且易循环往复,使猪群经常处于疾病的状态之下。人们在重视防与治的同时不可忽视养的重要性,病猪更需要优越的环境条件及易消化的饲料,因这些条件可以增强猪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日康复。
六、奖罚制度与管理团队的协调
有些猪场为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各猪场都在实施奖罚制度(或称效益工资).虽情况不同,奖罚制度也不同,但都存在漏洞。各猪场的奖罚制度越来越细,肴似很合理,但实际上,由于职工能力有限,或统计人员工作拖延,不能及时计算结果,造成工资发放时间推迟,最后反而降低了职工的积极性。所以任何制度的制订,都要考虑到职工的接受程度和工作中的可操作性www.powerpigs.net。
七、生产与后勤的协调
生产的提高需要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如供水、供电、供料、供药、供暖等。如果夏天断水,冬天断煤,晚上断电,饲料供应不上,对生产有影响,而且影响生产人员的工作热情。当然,出现这个问题时,生产人员把责任推到后勤人员身上。其实,这是生产人员和后勤人员出现不协调造成。如果生产人员提前作好计划,或经常提醒后勤人员,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八、工作与休息的协调
现在的猪场,很少为职工安排休息时间。这样看似职工每天都在工作,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每个人长期干某项工作都会有厌烦心理,效率很低,忙于应付,消磨时间。如果每星期给职工安排l天休息时间,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九、各生产环节的协调
要定期做好近阶段的工作计划。计划可以是每星期1次,也可以每月1次。计划改变后及时通知各部门。做计划时要考虑到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如气候条件,疾病发生,销路不畅等,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被动。
十、产与销的协调
有时生产人员只重产量,销售人员只重价格。为考虑价格因素,可能压栏推迟销售,或提早出栏,给生产的计划性及人员协调带来不便。所以双方要提前进行协调,尽可能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