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猪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解释
经济学家主要用3种理论来解释环境污染问题,即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现分别运用这3种理论对养猪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
1.1 养猪环境问题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含义是.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演进的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先出现逐步恶化的特征.然后再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在养猪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养猪生产规模较小,环境污染问题较轻。当前我国养猪业正在逐步实现现代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猪污染环境问题开始凸显。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就会加大对养猪环境污染问题的整治力度。随着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今后养猪污染环境问题会得到有效遏制。并逐步好转,最后肯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目前,发达国家的养猪环境污染已经得到很好控制,已经趋于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养猪环境污染问题仍在上升。
1.2 养猪环境产权失灵
用产权方式来分析环境问题,最早是由科斯(Coase,1960)提出的。科斯认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只要产权明确.则无论最初产权是如何分配的,通过交易总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外部性也就可以消除。根据这个观点,现实中的很多环境污染问题都跟产权界定不清有关。实践证明,产权界定清晰,环境利用与保护就会越好。目前,我国养猪环境产权失灵现象十分普遍,这是因为养猪环境范围不易确定,其产权边界也难以确定或确定成本较高。由于缺乏排他性的产权安排。养猪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督就会缺位,污染问题就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1.3 养猪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概念是由马歇尔于1910年提出的。他的学生、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古后来提出。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不一致,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构成了外部性。所谓“外部”,简单地说。就是在经济活动中,未在价格体系中体现的那部分副产品或副作用,可以用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来衡量。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就是负外部性,反之就是正外部性。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外部性是有害的,是负外部性。养猪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养猪生产的负外部性,养猪投资者获取利润,但没有承担环境污染整治的成本。使得养猪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养猪生产的私人成本。另一方面,养猪环境保护是一种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公共物品或劳务,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养猪投资者不会主动为它付费,从而造成了养猪投资者的环境保护行为严重不足。一般来讲,外部性与产权有一定联系,产权界定有助于某些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但有些外部性又决非产权界定就能奏效。当前,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制度安排,把外部性成本内部化,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比较理想的办法。这也是当前环境治理政策最主要的理论依据。
2 养猪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制度选择
解决养猪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单靠市场机制,养猪投资者受个人利益驱动,不会主动根据环境和社会效益来安排自己的生产,所以养猪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需要政府实施强有力的干预。从理论上讲,政府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来达到将养猪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
2.1 排污收费
“排污收费”是按“污染者付费”原则,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激励排污者治理污染,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资源的一项经济制度安排。但实践中很难将污染造成的损害精确计量和货币化,确定最优收费标准的难度大。
2.2 开征环境税
环境税是国家为了保护环境资源,凭借其主权权力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一种税。对污染性产品征税,可以将污染性产品的外部社会成本“内部化”。
2.3 污染削减补贴
污染削减补贴的原理和环境税是一样的。生产者不愿从事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因是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那么借助于补贴手段,对参与环境保护的生产者给予适当的补贴,使他们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一致.这样可以把社会所需的环境保护活动诱发出来,消除或减少负外部性的活动。
2.4 排污权交易
戴尔斯(Dales)在其1968年出版的《污染、财富和价格》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污染权的概念,他认为国家可以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污染权出售给出价最高者,运用市场机制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这种手段有利于克服法规标准的局限性,其核心是刺激排污者在其自身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目标间进行权衡。
在养猪环境污染治理中,到底应该选择哪种经济制度方式.这个问题必须结合我国现阶段养猪业的具体情况。当前我国养猪污染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污染隐蔽性强,隐性污染源大大超过显性污染源:二是由于养猪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地形以及地貌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政府难以制订一套以技术检验为基础的条例。给治理执法带来了难度;三是我国养猪行业总体经济效益较低,承担污染税或排污费的能力较弱。因此,我国目前对养猪环境污染治理更适合采用以污染消减补贴为主的模式进行。
3 建立养猪污染消减补贴体系。全方位治理养猪环境污染问题
污染消减补贴可以调节养猪生产的外部效应,使养猪生产的外部负效应内在化,一定程度上使养猪生产的成本与收益能接近相应的社会成本与收益.从而解决养猪污染问题。
3.1 完善养猪环境环保立法
借鉴国际上成功控制养猪污染的法律法规,建立我国养猪环保生产的技术规范,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养猪环保法律法规。
3.2 加强对养猪行业的环保意识教育
通过科普和大众媒体,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着重提高养猪行业对养猪环境污染的认识和自觉参与防治污染的意识。
3.3 集中财政资金引进国外“洁净农业”技术,加速改造低效率、高污染的传统养猪生产方式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养猪环保技术正逐步由“终端治污”向“洁净”技术与产品过渡。我国应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加速引进国外“洁净农业”技术,改造低效率、高污染的传统养猪生产方式。
3.4 对“洁净型”高效养猪技术与产品创新进行补贴
养猪技术进步是改善养猪环境质量的基本手段。在养猪生产方式的研发中,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重视“洁净型”高效养猪技术与产品创新,探索和推广能够减少养猪污染排放的养猪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淘汰粗放式养猪方式,鼓励发展精确化养猪,实现我国养猪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果您对养猪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到中国养猪网进行详细的咨询或登录http://bbs.zhuw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