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源 在自动饮水的情况下,猪的需水量为每千克干饲料3千克∕头·日。据资料报道:一个万头猪场日用水量达150~250吨,所以场址选择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源,并注意周围工矿企业、农药、生活垃圾等对水源的污染。
2.电力 现代规模化猪场往往需要采用成套的机电设备来进行饲料加工、供水供料、照明保温、通风换气、消毒冲洗等环节的操作,再加上生活用电,一个万头猪场的装机容量往往达70~100千瓦左右,因此,靠近猪场应有方便充足的电源条件。为应付临时停电,猪场应有小型发电机组。
3.交通 机械化猪场物料运输量较大,一个万头猪场每天进出的物料包括饲料、粪便、上市生猪等约有20~30多吨,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在防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场址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三)卫生防疫环境
一个万头猪场猪群每天排除的粪便大约15吨,还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粪尿污水等,对周围环境容易造成污染,所以场址选择应远离市区、村镇和生活密集区,以便猪场搞好卫生防疫和维持安静的环境。一般要求场址远离居民区1公里以上,远离兽医机构和屠宰场2千米以上,远离交通主干线1千米以上,而且要求地势高而干燥(便于排污),地形开阔(周围无山和高大建筑物),通风良好(保持清新环境)。
(四)粪污处理和利用环境
现代规模化猪场产生粪污量大而集中,场址选择要充分考虑粪便处理和环境的利用。如果猪场周围有足够的农田、鱼塘等条件来进行猪场粪污的消化,不但提高了养猪综合效益,而且还保护了周围环境,这是一种既养猪、又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态养殖模式。
二、建筑布局
猪场在布局上应该分三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总体平面布局要有利于卫生防疫和饲养管理。
1.生产区 应该与生产辅助区严格分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超过100米)。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进行合理安排,生活区、生产辅助区应设在上风方位,生产区设在下风方位,周围最好独立封闭,但要便于和外界联系。
2.生产区的布局 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应安排在清洁、安静和闲杂人员少的上风区;育成舍、肥育舍猪数量多,因出售与外界交流频繁,应设在离出口近和接近排污区的下风方位;隔离猪舍也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方位,并尽量远离生产猪舍。生产区只设一个大门,并设值班室、人员消毒室和车辆消毒池;出猪台和集粪池应设在生产区围墙外,外来运猪车、运粪车在围墙外操作;饲料成品车在生产区外将成品卸到围墙边的饲料间,饲料间另一端与生产区相通,区内另用饲料车运料。同时还要把人行道、饲料运送道与赶猪运粪道分开。
3.生产辅助区 水、电等辅助设施应接近生产区猪舍,以节约输送管线和减少输送损失。
4.总体平面设计 应充分考虑粪便处理与利用环境,包括处理与利用设施的布置和粪渣、废水的出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