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年磨一剑。玉米期货——这一曾在国内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中阔别市场六载、2004年9月22日作为市场规范稳步发展的重要成果而在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恢复上市的首个粮食期货品种,至今已深深融入来 玉米产业的生产、贸易、加工各个环节。
归望过去,早在1999年、玉米期货在清理整顿中退出国内期货市场一年后,地处东北大连的大商所即开始推动玉米期货恢复上市工作。从东北三省一区政府联合向国务院申请恢复玉米期货上市,来 退市后五年中大商所不懈地与相关部委的沟通、汇报,再来 上市后的精心培养,玉米期货凝聚了各界人士的聪明和心血。
来自国内一家机构的调查显示,在我国,每10个中小型以上的玉米贸易商中,就有9个在关注或参与玉米期货,每10个一定规模的玉米饲料加工企业中,有一半在以不同方式参与利用这个市场。在这个期货品种身上,东北玉米主产区的农民也保持 着较高的关注度。今天,站在上市交易十周年这一新的起点,在加快新品种、新工具创新步伐和做精做细己上市品种新形势下,玉米期货正以新的姿势走向未来!
本报实习记者张利静
一位在东北拥有大豆、玉米家族产业的85后小伙子小郭的经历正是玉米期货十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几年前,大学毕业后的小郭在家人的支持下先后赴沪深两地,任职国内晓 名投资公司、期货公司。从最初的研究岗位来 现在的期货公司期现结合岗位,小郭在现货根基深厚背景下,一边在公司期现结合岗位上发光发热,一边将学习来 的期货投资晓 识及体会用于指导家族玉米等农产品产业经营。
小郭告诉记者,随着大豆、玉米这些农产品期货的逐步成熟、产业链条品种的健全,他的目标就是将豆粕、铜等成熟期货产品的定价模式应用来 玉米等农产品经营中去。“企业的稳健经营已经离不开期货市场了,2008年油脂企业大批倒下,唯一在期货市场有套保盘的企业生存了下来。企业要想做大,单纯依靠传统的利差贸易模式已经走不通了,未来懂期货、有金融意识的企业才能壮大并长久发展下去。”
小郭的期货经是在期货应用氛围浓厚的产区中长期熏陶出来的,那时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的“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来来 了他的家乡。
“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是大连商品交易所依靠 期货市场功能,在东北黑、吉、辽及内蒙古三省一区开展的以“免费培训农民、免费送市场信息下乡、推动‘公司+农户、订单+期货’模式试点”为主要内容的“三农”服务活动。农产品由于生产周期较长等因素,其价格震荡往往比工业品更为剧烈,使农民承担着庞大的市场风险。在东北,由于大豆、玉米存在价格比,农民的种植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着年度种植收益,农民售粮时机和价格信息也影响着增收成效。
“以前卖粮时,养猪论坛 ,大家对粮价的信息都是从粮贩子那里得来 的,价格基本由他们决定,多数时候卖不出好价钱。”东北产区农民四十多岁的老李说,前几年他会随时打电话咨询期货行家,基本上明白以后的价格是涨是跌,再决定种什么、种多少。现在虽然主要看国家收储价格,但期货价格他依旧会保持看、并以猜测 走势为乐。
一切变化源于老李在2005年8月参加的一次培训——大连商品交易所“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第68期培训班。在这次培训中,老李费解了玉米价格变化背后的因素及如何通过期货价格判定 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培训班完结后,他和一些授课的专家建立了联系,并通过中国养猪网热线咨询费解玉米行情。“在大商所网站和中国养猪网,不仅能费解全国的玉米供求状况、价格走势,还能学习费解玉米良种晓 识、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政策等。”他说。
“对农民而言,大豆、玉米的价格比对种植收益有很大影响,在玉米期货上,农民可以根据远期合约价格判定 ,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尽管玉米托市收储政策于2008年实行后这一作用在减弱,但临储价格基本来 每年的11月、12月才确定。期货价格对引导农民调剂 种植结构作用依旧存在。”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说。
其后不久,老李再次在产区农民的口耳相传中得晓 另外一种参与玉米期货的路子——玉米期货订单。
老李听来 的故事是:2006年,吉林省四平市叶赫镇砬子沟村150多个种粮大户通过粮食合作社,在春播前将秋季收成 的300公顷玉米,参考期货价格以0.6元/斤的价格卖给四平市平东粮库,再由平东粮库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其后,在玉米期货价格上涨超过0.75元/斤时,平东粮库择机在期货市场卖出了订单玉米,并按协议与农民进行了二次结算,将其从期货经营中获得的额外利润27万元返还给这150户农民。通过这一方式,农民保证了种植利润,粮库也有了粮源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