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价格汇总:大豆产业暂无能力推动“铁矿石式谈判”
来源:互联网 2014-05-28 19:51:34| 查看:次
截止来 2011年,国际粮商通过对国内油脂行业的两次大洗牌,已经占据中国全部大豆压榨产能的70%。与此同时,中国大豆消费量2011年增至6000万吨,生猪行情,而国内大豆供给量仅在1400万~1600万吨上下。庞大的供需缺口加上巧妙地布局,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国际粮商产业链中的终端消费地。
中国大豆产业已经沦为了另一个无话语权的“铁矿石行业”,比铁矿石行业越发困难的是,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大豆产业连启动谈判的机会都难以拥有。
格局难动
《中国经营报》:作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大豆企业在大豆价格话语权方面越来越没有影响力,这种状况还有机会改善吗?
程国强:早在8年前,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就疾唤 要取得国际大豆市场定价话语权。那个时候,中国大豆压榨产能中有70%以上是内资企业的。有关部门当时还组织大豆行业内的企业家、学者等讨论如何利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优势,联合国内企业,争夺大豆定价话语权。8年过去了,国内大豆行业境况每况愈下,现在60%~70%的大豆压榨产能被外资控股或参股,外资真的能为中国市场利益代言?所谓“南美种大豆,美国定价,中国买大豆”的格局目前看起来还不具备坚毅的市场基础。
夏友富:大豆产业丧失自己话语权的结果缺失 惨重:进口价格成倍上涨,使我国多付出巨额外汇;大豆种植业连续萎缩,豆农缺失 惨重;豆粕价格猛涨使畜牧业成本高升,提升了消费品价格指数;豆油价格上升使消费者利益缺失 庞大;大量不合格大豆进口使我国贸易基本权利不能得来 保证 ;5000万~6000万吨转基因大豆进口对我国的生物安全乃至国家和民族安全的潜在影响也不容低估。
李墨达:正是由于国内油脂行业大部分被以“ABCD”为首的四大粮商所垄断,国内油脂企业话语权较低,面对外资粮商强盛的资金实力与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中方企业在大豆贸易当中始终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而不断支撑外资粮商的主要动力就来自于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自从中国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国内大豆需求量每年始终保持 8%~9%的增长率,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大豆需求量也坚持了3%以上的增长。中国目前是美国第一大大豆进口国,中国进口大豆八成以上来自美国,以“ABCD”为首的四大粮商实际已控制了我国进口大豆80%的货源,以及70%的大豆实际加工能力。并且通过收购、参股,跨国粮商已经渗入来 了种植、贸易、流通等各个领域。国内企业的份额越来越少。
《中国经营报》:中国大豆企业已被迫沿用了很多年保护卖方利益的合同条款,这在国际贸易中很少见,中国大豆产业是否还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签订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合约?
程国强:这个问题在2004年初业内曾经有过一次广泛的大讨论,有关行业协会也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买方合约的初稿,虽然最终没有与卖方达成共识,但大豆卖方合约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已昭然若揭。由于这个合约是商业条款,必须经双方讨论谈判才有可能修改,而谈判取决于市场博弈的实力,有实力才有话语权。但目前我们有什么实力可挑衅这样实质上不合理的合约?特别是,当年许多参与讨论的企业,有的已破产消逝,有的已成为外资企业的一个工厂。
我认为我们必须改变这个不利的格局,但目前机会并不在我们这一边。我们或许还需要等待,等待一个时机。
夏友富:按照国际照样,大豆贸易应遵守公平交易的原则,在贸易合同中充分考虑买卖双方的权益和义务的平稳 。但是,中国在大豆进口方面所摘 用的合同条款都是只考虑卖方利益的霸王条款,没有考虑买方的基本利益。这与美国跨国粮商寡头垄断操纵有关,但也与我国企业、行业协会和一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直接相关。在过去积极舍弃 了自己的权益,所以导致目前畸形的合同法律状态。当前的大豆进口合同许多条款不考虑进口商的基本权利,如装运港检验条款、争端解决条款等都是非常不合理的。这也是大豆进口不合格率一直高居80%的重要因素。
精华推荐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