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新坐在我们面前,西装革履,桌上的手机响个不停,言谈举止中透着企业家的精明与干练。
“王总,您现在还是农民吗?”“我的父辈都是农民,我是养猪的,当然是农民——新型农民。”王冬新自豪地笑着说。
2月16日,32岁的王冬新刚从北京捧回第十三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证书。
【印象一】
韬略——家业当作事业做
王家养猪有“遗传”。
王冬新的父亲王斗斌1983年开始养猪,后来因养猪成了“全国劳模”。他的哥哥和弟弟也是当地养猪大户。如今,王冬新也因养猪,不仅成为全省劳模,而且还被授予第十三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的荣誉称号。
“他们养猪是发家致富——做家业,我养猪是工厂化养猪——做事业。”
2003年,养了四五年猪的王冬新成立了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当时,他的猪场年出栏种猪、仔猪和肉猪1.5万头。不满足的心态让他思考着工厂化的养猪模式,而工厂化养猪,管理摆在首位。
为此,他逼着自己参加了江西财大MBA的学习,还经常出省做市场调查,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去年还到荷兰考察了智能化养猪。
王冬新明白,养猪的规模上去了,靠自己管不了,必须有一个养猪的优秀团队。
王冬新砍下“三板斧”:一是定制度。集中采购、年终考核等制度相继出台;二是挖人才。全国最大养猪集团的管理人员被招至麾下,27名管理人员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三是引“外资”。摒弃家族企业模式,去年收购本市一个300头母猪的猪场,自己占60%的股份。两家兽药店也吸纳了外来资金。
“小公司做成大公司,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王冬新如此诠释自己的养猪理念。
16岁参与父亲的猪场管理,1999年正式“单飞”,王冬新的资历,为他的养猪家业转为养猪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几年,王冬新走得很顺,绿环牧业已涉足养猪、供精、饲料生厂、兽药销售等。公司已有3000头母猪,年出栏种猪、仔猪和肉猪5万多头,产值超过7000万元,成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单位。
王冬新说:“2008年至2010年是公司调整期,随着体制、制度的完善,‘绿环’将迎来发展上的飞跃。”
父亲王斗斌现在是西堡村党支部书记。养猪的事早就由3个儿子继承了。老劳模没有想到,二儿子王冬新富了家业更成就了事业。这个事业,影响着西堡村乃至樟树市的生猪产业。
看着儿子捧回来的“中国杰出青年农民”的闪亮证书,王斗斌欣慰,更羡慕。
【印象二】
眼光——技术创新无止境
王冬新说,做企业,一要有思想,二要有技术创新。
去年农业部批复了他的“樟树生猪供精站建设项目”。这个投资300多万元的项目今年9月可以竣工,届时将成为江西省第一家高标准、规模化的生猪供精站,将有力推动全省生猪品种改良。这是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得意之笔。
生猪人工授精,对于规模化养猪十分必要。
王冬新记得,2002年他在樟树农村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时,农户不相信。后来他承诺受精后或者母猪分娩后再收费,大家才开始接受。现在,绿环公司在樟树设了6个服务站,生猪人工授精辐射周边县、市。
猪要养得好,种猪最重要。王冬新说,目前江西有100多家生猪供精站,但大多数仅供自己的养殖场用,精液因此没有标准,良莠不齐。他的生猪供精站,将致力于标准化生产,改良生猪的品种。近年来,加拿大养猪协会会长黄爱德(中文名)曾三次来到绿环牧业,与王冬新交流优质公猪的培育、引进事宜。
今年9月份以后,他的120头优良公猪,每年可为养猪户提供优质种猪精液20多万份,为农户节约种猪购置费200多万元。
“你过五六年以后来看,技术创新将让我破解生猪精液冷冻难题,到时候,我生猪供精站的优质精液可以辐射全国。”王冬新说。
王冬新就是王冬新,敢想、敢学,也敢做!
据介绍,目前,我国一头母猪年上市仔猪的平均数是14头多,而国外有的母猪年上市仔猪20多头。这其中的差距王冬新心里很清楚。
王冬新憋不住了,一下就“飞”到了荷兰,要看人家的智能化猪场是怎样下猪崽的。
开了7天的“洋荤”,王冬新既羡慕又兴奋。这是真正的智能化,生猪吃喝拉撒全都由电脑控制,标准化生产,猪也长得个儿齐、肉好。重要的是,智能化养猪似乎激发了生猪生产所有潜能和激情,产业效益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