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行、豆农主动性不高,2012年的大豆(4780,-82.00,-1.69%)生产难如人意。与此同时,相伴 着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争夺市场、榨油用豆与食品用豆互相挤压,外资企业加入收购行列,国产大豆纠结之惑仍在加剧。
持续减产
2012粮食整体丰收背景下,大豆产量不断减少,国产大豆的出路争辩 再次响起。
“今年是持续三年减产,黑龙江大豆的产量在逐步 变少”,正考察大豆收购的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11月2日告诉新金融记者,“现在最终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估量 会比上年减少30%左右。”
黑龙江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该省大豆产量为585万吨,比上年减少7万吨,而2011年度大豆总产量542万吨,比上年降低7.5%,递减加速迹象显然,而2012年将会是减少最多的一年。
种植量和产量逐步 减少的尴尬正困扰着大豆产业。持续三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养猪网,同时按照粮食增产计划,大豆和玉米(2421,-7.00,-0.29%)的亩产量差距甚远、压缩大豆产量是必然筛选。201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量在3600万亩左右,在单产无法短时期内提高的背景下,种植面积的减少无疑会导致产量的降低。
不只是黑龙江,我国大豆的最主要产区的东北,整体产量减少的方向同样显然。201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或比去年减少30%左右,吉林减少31%左右。
王小语测算,2012年黑龙江大豆产量在525万吨左右,而整个东北在700多万吨左右,持续三年产量减少已成定局。
“大豆的产量减少有多方面的因素,主要的是相对于其他作物,在东北种植大豆的收益并不具备优势,特别是在玉米价格不断高涨的情景下,农民种植大豆的主动性不高。”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为了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主动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的保护价收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办法,但在其他粮食价格上涨的映衬下,该政策的鼓励 意义正逐步 降低。收储政策让东北大豆种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进口冲击的缺失 ,让农户提高了相应的种植收入,但与玉米等作物的种植效益比起来,种植大豆还是要低太多。所以大豆种植面积并没有因为政府的支持而平稳或增加 。
“如果考虑大豆种植农户的机会成本,中国北方主产省大豆种植者的收益要低于黄淮海及南部地区。大豆总的成本呈稳步递增态势。”中国农业大学[微博]经济治理 学院司伟表示。
调研数据显示在黑龙江,玉米纯收益是5115元每公顷,而大豆纯收益仅2430元每公顷,两者的种植效益相差一倍多。“这是最简单的市场规律,农民的做法完全无可厚非,与进口大豆的冲击关系并不是很大。”李国祥认为。
种植面积减少、多年种植导致的重迎茬现象以及秋收时节的降雨多影响了黑龙江大豆的产量。“这其中种植面积减少是最主要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主要是玉米价格上涨造成的,比价结构的问题,玉米价格上涨导致农民种植更多的玉米,自然大豆就会减少。”王小语持同样的观点。
产量减少之外,农民惜售心理普遍存在。目前在黑龙江最好的大豆价位在2.3元每斤以下,比去年同期价格有所增加 ,有价少市是目前整个黑龙江大豆产区的主要表现。
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数据显示,10月29日,黑龙江佳木斯地区大豆收购价报稳,其中商品粮收购价3.92元/公斤-4.30元/公斤,油厂收购价格为3.92元/公斤-4.20元/公斤,整个市场表现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