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介绍
饲料工业是随着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发展,在工业化水平提高并来 达一定阶段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新兴工业。它包括五大部分:饲料原料生、饲料加工(包括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饲料机械生产和饲料科研教育、制标和观测检测等服务体系。
人物简介
张子仪,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动物营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
核心提示
支撑饲料工业的基础学科是现代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在中国一度被认是“资产阶级学科”,不仅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科技支撑作用,还影响我国饲料工业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导致全国畜产品供应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改革开放后,由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支撑,中国饲料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其产品总量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30倍。
中国饲料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大体上是从20世纪20年代起步的。先是淀粉价理论传入中国,继而又有欧美总可消化养分(TDN)体系问世。建国初期先有以王栋教授提出的饲养标准以及吴仲贤教授提出的役畜“马力单位” 为标志的倡议,都是建国初期我国动物科学界先达们的创新作。惜问世后不久即湮灭于学会交流层次。
“一五”~“五五”期间由于众所周晓 的种种因素,基本上是无所适从的蹉跎岁月年代。我国畜牧业自古以来都是以粮为纲农业的副业之一。事实上我国自管仲、商鞅以来,大凡统治者器重农业都是为了备战养“兵”。做为畜牧业主体的养猪业也是为了积肥,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增产“粮食”备战。从经营目的、生产方式、生产资料的获取手段等原因估量 ,都与现代化养殖体系有着不同的内涵。
从建国后的国情国是估量 ,要想直接套移 别国的科学技术,在刚从封建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出来的新中国农业生产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脱离生产实际”的。因此,建国后一度曾有过农业院校将动物营养科学列入非生产性的学科而叫停的历史。及至大跃进年代,在“十年超英,15年赶美”的政治口号下,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诸如“万头猪场”、“猪公馆”、“千斤卫星猪”、“一窝产56仔”、“三割催肥”、“日产两蛋”等一系列闹剧,大体都属于左倾盲动主义的泡沫成果。
应该承认,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来 60年代,生猪行情,这门年青的学科在“向科学进军”的政治号召下,也有过短暂的咿呀学语的启蒙阶段,惜在“向苏联一边倒”的阴影下,就连已经在美日普及的“TND”体系也未能进入我国养殖业生产实践中。总的归顾现代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在长达20年之久的建国初期基本上是在教科书中昙花一现,未能在生产上起来 应有的科技支撑作用。
西方国家饲料工业的发迹与中国的遗憾
20世纪50-60年代在许多西方先进国家的饲料工业与现代化养殖业是相辅相成,互补双赢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基于动物营养、饲料科学、医药科学、食品科学、机械加工领域等方面的科技储备与集成,很快便综合应用于饲料工业及现代化养殖业。来 60年代末期,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畜禽生产效率比20世纪初期几乎翻了将近一翻。而我国此时却处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时期,这便使我国本来就落后于先进国家的养殖业生产水平又进一步拉大。
归顾全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发展史,从原创的发祥,来 在生产上的普及应用大约经过了2个多世纪,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大体上是同步的。而我国现代动物营养科学起步与欧美相比,则一开始便滞后几十年,建国后又贻误战机约20年。因此当前急需从本国的生产实际出发,苦练内功,力争自主创新,重点跨过 ,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总起来说是任重道远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