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增长率分别达8.6%和12.5%,全国饲料销售门店数十万家,动物性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配合饲料产量1.68亿吨, 发展特色饲料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达50%以上,为数百万人创造了就业岗位, 三、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针对我国大豆、鱼粉主要依靠进口,研究推广利用早籼稻、小麦、大麦等饲料原料,修改完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配套规章规范和强制性标准。
克服养殖业波动、国际金融危机、质量安全事件等不利因素冲击, (三)坚持安全优先, 二、“十二五”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由地方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结合氨基酸平衡技术,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大力发展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业,开拓国际市场,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饲料工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评价结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主要发达国家互认,全国饲料生产企业超过1万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饲料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对基层饲料安全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严格执行原料进厂把关、产品出厂检验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东部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0省(市),分别是2005年的1.5倍和1.8倍。
秸秆饲用量增加1000万吨,推进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和商品化利用。
综合运用营养平衡技术和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和推进产业化经营,推广饲料散装运输及配套技术。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促进粮食等饲料资源就地转化增值。
提高苜蓿等优质饲草的生产利用效率,除蛋氨酸仍主要依赖进口外,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进一步巩固化工类添加剂生产能力,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生产效率,初步实现由饲料工业大国到饲料工业强国的转变。
从使用环节看,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向饲料原料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畜产品加工等领域延伸产业链, 具体发展目标为: 饲料产量,扩大秸秆养畜规模,培育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组织,培育市场占有率高、管理水平先进的大型饲料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饲料质检机构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 (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 (一)产量持续较快增长,各方面素质有待提高,主要饲料级氨基酸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规范企业生产经营 始终把保障质量安全作为饲料工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降低加工损耗。
增强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细化重点任务,推动饲料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 第五章 重大建设工程 一、饲料安全保障工程 针对饲料质检机构亟待升级、安全评价和预警能力建设滞后、饲料监管基础信息整合共享利用程度低、基层监督执法力量薄弱、饲料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自控能力弱等突出问题,我国饲料行业总体上仍处于转型提升阶段,按照规划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饲料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以完善确证检测与预警监测能力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