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8年(第三届)国际畜牧业创新论坛已过去一个月,但关于此次会议的讨论和预热仍未消散。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几位参会人员在会后对此会议的思考。
◆ ◆ ◆ ◆ ◆
江勇:本次会议分享的内容在很多方面给了我们新的认识,丰富了知识量,提升自身水平。针对批次化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特别是后备母猪培育方面,对生产成绩的影响让我们有了更高的认知,这对以后推广和实验有很大的帮助。
1、 后备猪选育:90%以上后备母猪配种体重在135-150kg, 2-3次发情记录。国内发情2-3次以后配种,很少有场会这样做。体重135-150kg基本做不到。PIC的后备培育标准对我们做批次化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
2、林燕老师提到的饲料霉变对后备母猪发情有很大的影响,批次化推广过程中,虽有提及却并未重点关注,对客户场实验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
3、批次推广或实验前对猪场基础数据收集很重要,对实验数据可以提前预估,做到心中有数。
4、断奶母猪发情的刺激因素:关黑屋,第4天开始增加光照。
叶放:上海鹏欣集团生猪产业CEO王爱彦先生的报告“提高猪场效益的关键控制点”对我影响深刻。他以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的独特的视野角度及财务案例,让我们耳目一新,收获满满。
王爱彦先生针对我国目前生猪养殖业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他提出,我们现在养猪面临3类大问题:营养问题、疾病问题、生殖生理问题。
其中,生殖生理问题是目前最难最复杂的问题,但对于猪场经济意义重大。在猪业发展前期,我国对繁殖类的研究很少关注,这两年才慢慢开始重视起来,也出现了批次生产及批次中繁殖类的激素用药,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和进步。王爱彦先生用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和某猪场的成本核算表进行现场经济数字化核算,以此来强调繁殖问题对成本的影响。
他以2000头母猪场为例,从回转率提升、料肉比降低两个角度提高猪场效益。
A 断奶天数缩短3天,或者是NPD缩短3天,意味着回转率提高0.03,2000头母猪场效益变化,从5万提高至34万。
B 如在回转率提升0.03的基础上,料肉比可以降低0.01,猪场效益将从34万提高至124万。
王爱彦先生还提了几个重点,令我受益匪浅。1.养猪是农业的范畴,但一定要工业化的管理,所以我们需要根据猪的生物学习性,建立猪场建设和日常生产的合理严格的流程。猪群进场后一年的计划就要设定好。2.养猪是复杂的经济学的连锁反应,不是单一的饲料转化或者把猪养活、疾病控制等,所以有着决定经济效益的极端参数来控制猪场实际效益。3.猪场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4。管理没有数据就谈不上管理。
毛时明:这次会议总体感觉与批次相关度大对口,内容实在比较接地气,给我带来很大帮助。我对几位老师讲解的内容做了重点概述,与大家一起分享。
1、同期发情在母猪生产批次中应用
⑴母猪发情周期中及时采用畜牧学方法和生物技术处理相结合。
⑵动物健康需要批次生产,它是最理想的生殖管理。
⑶激素的剂量依赖于胎次和季节。
⑷不同处理的时间间隔依赖于特定制剂的有效作用时间。
2、批次化生产和健康获益
⑴批次优势
更好的疾病控制;全进全出管理更容易;对性能分析评价更容易;清群更容易;更好的群体治疗管理;有更多动机去达成配种目标;有更大一群猪出栏:寄养更容易:工作的专业化和分组;分性别饲养。
⑵批次劣势
根据时间工作量是变动的;需对后备猪性情控制非常好;启动批次对后备、返情用烯丙孕素花费增加;一定范围内寄养有限;精液的需要不规则。
⑶批次化是控制疾病表现得很好工具。在中国,对于有健康压力的猪场,断奶仔数最多可增加每窝2头,保育猪死亡率最多可下降3.5%,可缩短上市天数7-30天不等;提供更稳定更健康生产体系;生产管理者喜欢它。
3、后备培育对终身繁殖成绩的影响
⑴营养与饲养误区的危害:后备育成率低、二胎综合症增加、肢蹄病增加、后继无猪、母猪终生繁殖性能降低。
⑵对策:观念更新、后备专用营养、后备分阶段饲养(50公斤为界)、配种时机(第三情期配比第一情期多1头仔)、适宜的保健、催情优饲。
⑶总结:后备母猪成长是母猪未来,体型是品质的保证,营养是繁殖力保障,防疫是效益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