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化生产是现代猪场的一种高效生产管理体系,也已被国内多数养殖集团公司陆续采用,部分理念先进的私营养殖企业也开始了批次化生产管理。如何才能做到批次化生产,目前能查到的资料已然不少,本文是我们在为猪场落实批次生产的一线服务中,对批次化生产实施时团队管理者需要做好哪些准备的简单介绍。
1坚定自己的选择
选择批次化生产往往意味着选择了改变,而改变也意味着会面临新的挑战。猪场如果确认了要开始从传统的连续式生产转变成批次化生产,便是确认了猪场希望通过一场变革来简化猪场的生产模式。
所有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作为猪场生产的最关键要素,对猪场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猪场在正式实施批次化生产前,一定要让“从老板到员工”全部得到理解并支持改变。
从此以后,猪场可能面临着集中生产带来的瞬时劳动压力(当然总体劳动量会大幅降低)、面临生产成绩的波动(转变过程中的波动也许是正常的)、面临很多不理解的声音,但除非自己的批次生产实在难以为继,不然,请不要轻言放弃!起码,不要只是因为一些“好心人”的建议而放弃,毕竟,咱身边就有越来越多的猪场已经实现了批次生产并从中受益。
2制定合理的生产规划并严格执行
批次化生产模式要求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猪场生产,其特征就是计划性强,在决心要开始批次化生产后,猪场首要的就是建立下一步工作规划——包括近期工作安排和远期目标的达成计划,并制定相关的日程安排计划和行动方案。
这里,可以寻求专业的人员协助,如:
【 技术 | 赶紧收藏!某猪场批次化生产方案大揭秘 】
就是我们团队与客户一起制定的一个实施方案。
注意,所有的行动方案一定是符合猪场实际情况并切实可行的,“假大空”的计划定的再多也是白搭。
严格执行计划自不必说,制定计划本就是为了实施落实。
3适当改变猪场考核方案
除非猪场有一个非常强大且批次化管理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团队,并已经有着一套真正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如果没有,我们建议猪场可以做出适当改变:批次化生产的实施初期,因员工生产操作经验不足,栏舍调配,生产节律等因素必然会有一定的波折,而且,批次化生产后某些生产指标需要重新制定(后续会有专题说明),为了让生产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安心执行生产计划,猪场的所有者或管理层需要适当并合理地改变猪场考核机制。
当然,这一改变未尝不是好事,对猪场股东而言考核方案由原先虚的“配分”“窝均产仔”等转为“月度断奶数”、“月度出栏数”等务实的数据,可以更好的把控猪场效益水平;对现场生产者而言,不再只是关注特定指标,有了更加从容的空间对猪群加以管理,对猪场生产的整体把握或是大局观意识定有提升。
4发扬团队协作
批次化生产实施后,因集中生产工作量加大等原因,猪场内部团队间原有的隔阂可能需要尽快打破,如个体猪场原先的“配怀团队”、“产房团队”要整合为一个整体的繁殖团队参与生产,集团公司的大规模猪场需打破原先的区线划分,集中优势力量建立相关专职团队,如集中场内、分公司内配种高手建立专职的“配种团队”为本区所有分场母猪配种等,这类内部协作会非常常见而必须。
相对来说集团公司或大型规模化猪场的人员协调要容易一些,在部分个体猪场因可能存在的员工内部矛盾等原因,沟通协作或许存在困难,但越是难以协调的猪场生产团队,越需要协作好,特别是中小型规模化猪场(母猪300-1000头),因人员储备有限,在集中配种期和集中分娩期、同步免疫期等,就必须要猪场的骨干技术力量协力配合方可妥当实施。
故此,团队的协作也是批次化生产落实的关键,这样的团队集中工作制度也有利于最大化发挥优势员工的优势力量。
结语
从传统的连续式生产到精准批次化生产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且任何变革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批次化生产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体系,需要猪场管理者与生产实施者坚定信心,同心同行,相信不久的将来,收获必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