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返情处理应该区别对待。我们的现场管理应该建立起成本核算意识,要将数据管理和成本管理结合起来,站在经营的高度看待一切生产环节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不做得不偿失的事。
1、关于母猪返情、催情的认识:
母猪返情有多种原因,疾病因素、管理因素、精液质量等,多数还是由于配种时机把握不准。基于对狭义非生产天数的认识,一般在生产管理中,发现母猪返情,尽早配种,成为基本共识。但这种共识缺乏对母猪排卵与营养的理论认知,从而形成操作失当。
母猪哺乳期间的高采食量、高营养,不仅为母猪大量泌乳提供支持,更为修复母猪子宫、增加下一个发情排卵受精着床怀孕做营养准备;断奶母猪5-7天短期优饲也是为了让母猪积蓄能量,多排卵易着床。
催情补饲通过提高促黄体素LH的脉冲和血液中促卵泡素FSH的浓度,来提高卵巢的促性腺功能的同时,还提高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增加胰岛素释放而提高排卵数及卵泡质量。
在整个生殖准备期,饲料营养中维生素种类全面,充足的微量元素,可满足母猪各阶段的维生素营养需要,提高种猪繁殖性能、提高饲料报酬,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及抗应激能力,使之保持最佳的健康状况;特别是足量的维生素E及β-胡萝卜素,保证母猪的排卵数、受胎率、产仔数的成活率。减少乳房炎和无乳综合征的发生;强化生物素的添加,改善种猪的被毛、肢蹄坚实度,减少断奶后的返情现象,提高产仔数。
根据妊娠早期高水平的饲喂对胚胎的副作用,使胚胎存活率下降。所以在配种后,一般给予母猪低蛋白低能量营养的饲料,并且严格控制采食量,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受精卵顺利着床。
实际生产中母猪怀孕期饲养常采用阶段饲养管理,妊娠早期是胚胎细胞减数分裂、分化和早期生长发育阶段,此期所需要的营养只是维持母猪基础代谢和胚胎早期生长营养需要,通常只维持母猪每天45g的生长即可。能量水平太高不利于胚胎的存活。
妊娠母猪早期的限食可提高胚胎的存活率,防止母猪维持母猪需要增加。研究表明,配种后三周内,正是胚胎定植于子宫角的关键时期,内分泌处于调整状态,大量采用高能饲料需要旺盛的代谢,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孕酮分泌减少,孕酮刺激控制子宫角特殊蛋白(USP)的分泌,孕酮浓度减少对USP的分泌产生有负作用,影响胚胎存活。而这种采食效果与温度呈正相关。在妊娠期内将采食量由1.9kg/d增加到2.5kg/d,在妊娠期15天时观察到存活的下降(86%vs67%),且活的胚胎数在25天时更少(12.3vs9.8)。当然早期的营养严重不足,胚胎存活也降低。
而返情母猪是在配种后限饲的情况下再发情的,20天左右没有足够的营养积蓄,也没有短期优饲,母猪在如此低营养条件下,体能明显不足,排卵机制欠发达,排卵数减少及卵泡质量下降成为必然。因此返情即配完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操作方法,与减少非生产天数NPD的实质相违背。
笔者在两个猪场统计近三年返情配种后产活仔水平,一个场返情后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水平5.7头/窝,另一个场6.4头/窝。而没有返情的母猪产活仔平均则在11头/窝以上。返情后即配使得整场产仔水平明显降低。
基于非生产天数增加损失增加的经营理念,一个返情期造成480元以上的损失。但如果返情即配,呈现的却是无效益状态或负效益状态。更为严重的是:胚胎少的母猪在后期的饲喂过程中,给予的饲料营养必然超出其自身需求,过肥现象极易产生,对后面的产仔、哺乳、发情带来一系列的负影响,严重缩短母猪使用年限。
如果改变返情即配种的操作行为,使母猪达到优质排卵水平,只要提高1.2头的产出量,就可持平一个返情周期的损失。
2、建议措施:
将返情母猪重新集中到待配栏舍,查明情况分类处理。对有炎症的母猪消炎治疗;对于健康的母猪,改用优质的哺乳料3-3.5kg/d饲喂至发情,另根据其配种至返情的天数推算出下次发情的日期,提前7天饲喂催情补饲饲料。在母猪恢复到正常发情时进行配种,无疑是现代猪场操作应该遵循的策略。
将非生产天数(NPD)纳入养猪生产管理考核是必要的,养猪职业经理人应该接受时间的成本观念,更应考量无效益状态或负效益状态下的生产状况,才能把非生产天数概念提升到理念高度。非生产天数的有效削减,有助于挖掘、解决养殖环节深层次的问题,提升养技术水平,切实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和生产效果,节约物质和时间成本,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