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即,上世纪90年代该病传入我国,该病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症状。临床特征为:怀孕母猪大批流产、死胎、早产、产弱仔,哺乳母猪严重缺奶,甚至无奶汁,乳猪10日龄以内死亡率为80%-100%;生长猪和育肥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有的猪出现结膜炎,眼睑和结膜水肿。其结果造成饲料报酬率降低、母猪繁殖率障碍、生长速度下降。2006年春季至今,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以高热为特征的,并引起大量猪只死亡。农业部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高热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2007年月1月,农业部最终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蓝耳病"。今年一至五月份,在全国22个省份,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的有194县次、289个疫点,发病猪 45858头,死亡18597头,扑杀5778头。为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农业部及时部署有关科研单位全力以赴加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研制,仅用不到3个月时间就完成实验室研制工作。5月以来,农业部已批准齐鲁等12家兽用生产企业生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当前进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发季节,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部分用户已经应用该疫苗,总结了一些经验及教训,为了更好应用该苗,本文结合临床应用效果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养殖户少走弯路,减少损失。
一、用于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期为6个月。
二、用法与用量 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
(1)种公猪:初次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4ml/头,间隔20日后按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
(2)母猪:配种前21~28日首免,4ml/头,间隔20日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
(3):在21日龄免疫,2ml/头。
三、注意事项
(1)本品只用于接种健康猪。接种该疫苗前应该查实猪群是否做好了猪瘟、伪狂犬等疫病的防疫,如果不确定,建议首先补免猪瘟脾淋苗2头份,间隔7天以上再接种该苗。疫区猪群接种更应注意,潜伏期接种该苗会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及病变。非疫区或受威胁区的猪群,如果不能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为阴性猪,建议拿到该疫苗后先做小群实验,随机抽取10头左右按计量接种疫苗,观察3-5天,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再全群推广免疫。
(2)疫苗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并充分振摇。这样一方面保证疫苗的均匀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疫苗注射时的冷刺激。
(3)接种用器具应无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一些养殖户缺乏无菌意识,认为注射器、针头在开水中烫一下,或用开水冲一冲就行,其实这样并不能起到灭菌的目的。建议接种疫苗前把注射器、针头放锅中蒸或煮15-20分钟,冷后再用。如果不能达到一猪一针头,建议最少一窝一针头,每注射一头猪就用酒精棉球或碘酊棉球消毒一次(该苗为灭活疫苗,这样做不会影响效果),防止针头感染引起大群发病。
(4)对妊娠母猪应慎用,避免引起机械性流产。疫区或受威胁区需要普免猪群,建议对妊娠第一个月及妊娠最后一个月的猪不要免疫,这两个时期更易引起机械性流产。妊娠母猪有疫苗反应时,一定不要用地塞米松脱敏,防止药物性流产。
(5)接种后,个别猪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一般在2日内自行恢复,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临床应用发现有出现过敏的猪群,一般有杜洛克或皮特兰血统的猪群过敏几率较大,应特别注意;血统越纯、日龄越小,出现窝发性过敏的几率越大。
(6)疫苗开封后,应限当日用完。
(7)剩余疫苗、疫苗瓶及注射器具等应无害化处理。
(8)屠宰前21日不得进行接种。一方面要保证屠宰猪食品品质;另一方面,该疫苗为灭活疫苗,短期内起不到有效保护,免疫空挡近20天,免疫空挡期感染变异蓝耳病,猪群得不到有效保护。
(9)疫苗免疫不是万全之策。一种传染病的发生,需要传染原、传播途径及易感畜群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猪群变异蓝耳病疫苗免疫只是把易感畜群变成变异蓝耳病非易感猪群,如果生物安全措施不利,不能有效减少或切断传播途径,中变异蓝耳病病毒数量大、毒力强,免疫猪群也可能发病!
(10)不要盲目加大疫苗免疫计量。盲目加大免疫计量,只会增加不良反映,而不会增加免疫效果。根据灭活疫苗的免疫特点,一定要做二次免疫,不能图省事采取一次大计量注射的办法。育肥猪可以根据体重适当增加注射剂量,如50公斤左右的猪可以注射3ml/头猪。
(11)拿回场的疫苗外部消毒后使用或存放。疫苗发放或销售点往往来往人员复杂,易受污染,采购疫苗或药品的人员,回到后,所有衣服、鞋子及交通工具都要消毒,疫苗用消毒水浸泡一下再存放或拿入猪舍使用,防止把病原“买”回。
以下是本人的观点:虽然引起2006年春季至今高热病的主因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并且有大面积的流行,但是具体到某一个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引起高热的病不仅仅有变异蓝耳病,还有普通的蓝耳病、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原虫病以及细菌感染等;另一方面,临床上不可能所有蓝耳病病毒都发生了变异,临床上普通蓝耳病的高感染率不会短期内得到改变。因此,本人认为,要重视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疫,也不能忽略普通蓝耳病的危害!更不能武断的认为所有皮肤发红、耳朵发紫的病例都是变异蓝耳病!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提高猪群抵抗力,做好疫苗防疫,快速诊断、早治疗,才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