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兽药常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场药物的计量换算及合理使用_兽药常识_技术

来源:    2016-03-02 17:51:18   查看:  次

    
药物的剂量通常是指防治疾病的用量。因为要有一定的数量被机体吸收后,才能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只有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才能出现药物作用,如果剂量过大,超过一定的浓度,药物的作用会出现质的变化,对机体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所以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计量范围。
  一、猪只用药的计量换算
在集约化的疾病控制中,一个最关键的措施就是群防群治,即将药物添加到或饮水中来防治疾病。这种投药的特点是:1、能使药物达到对疾病群防群治的作用。2、方便经济。对于流行性疾病,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对每只猪进行注射或内服。3、减少刺激,降低猪应激性的疾病的发生。4、长期添加用药可达到对在某个扎根的顽固性细菌性疾病的根治。因此,熟悉一个药物的口服剂量与饲料添加的剂量十分重要。
  一般口服剂量是每千克体重使用药物量来表示,而饲料添加给药是要确定单位重量饲料中添加药物的重量,即以饲料中的药物浓度表示,没有设计体重这一因素。实际上如果知道了一种药物的口服剂量,也可以算出药物在饲料饮水中的添加量。例如,某药预防的口服剂量为5毫克(5毫克/千克),1天1次,换算成饲料中添加量是多少?猪的每日饲料消耗等于其体重的5%(平均值),1千克体重消耗饲料50克,根据口服剂量,即50克饲料中应含5毫克(0.005克/50克),相当于1吨饲料中加药物100克。又如,口服剂量为10毫克/千克,1天2次,即一天每千克体重用药20毫克,根据上述方法,饲料中的药物浓度为20毫克/50克,即每吨饲料中加药物400克。
  二、药物混饲或混饮的原则
  为了保证饲料添加药物或饮水用药安全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预防量的控制:预防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4-1/2。在多数情况下,饲料添加药物是作为预防疾病使用,一般添加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以免造成蓄积中毒。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不要将用于治疗的口服剂量换算成饲料添加量用于长期预防。
  2、配合饲料中原有的添加药物确认:现代配合饲料生产中大多数加有一定量的预防性药物。所以对饲料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要添加自己拟定的药物品种时必须十分谨慎,避免同一药物重复添加造成猪只的中毒,特别是寄生虫类药物更需注意。另外有拮抗作用的药物也不能添加。
  3、饲料混合:将药物添加到饲料中预防治疗疾病,其浓度非常低,要将这“小量”的药物均匀的混合到“大量”的饲料中去,并不是那么容易。因饲料与药物混合不均匀造成中毒或防治无效的事故时有发生,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混合时必须严格依照生产工艺执行,对于某些药物原粉,应先将药物与适量的饲料混合制成预混料,然后再与全价料混合。
  4、添加方式:可以将药物添加到饲料中,也可以添加到饮水中。添加到饲料中一般适用于预防,添加到饮水中一般适用于治疗。因为猪发生传染病时,由于病情原因致使食欲下降,严重时费绝,此时药物通过饲料进入猪只体内的药量不足,一般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病猪特别是热性传染病,猪只的饮水比较正常,有时略有增加,此时通过饮水添加用药则可达到预期效果。应该说明的是在一般情况下,猪的饮水量是饲料量的2倍,以此推理,饮水中添加剂量应为饲料中添加剂量的1/2。通过饮水添加用药,其药物应该是水溶性的;否则,药物会在饮水中沉积下来,造成用药不均引起中毒或治疗无效。
  三、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药物防病治病的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应切实做到合理应用药物,严格执行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选药   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是选择药物的前提,有了确切的诊断,方可了解病原,从而选择对病原高度敏感的药物。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药敏试验是选择药物的有效方法。应尽量避免对无确诊指征或指征不强情况下选用药物。在一个发生严重的传染病时,为了正确选药,最好请各方面的专家会诊,初步确定疾病的性质,如果怀疑为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疾病则应及时提出首选药物,以使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对未能确诊或疗效不佳的病例,应尽早分离病原菌和药敏试验,以供选药时参考。
  2、用药时剂量和疗程要足,避免耐药性产生   抗菌药物用量过大,常造成药物浪费和产生不良反应。相反,用量不足或疗程过短,则容易出现细菌耐药性,目前以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耐药性为主。
  3、严格掌握用药要点   要有充足的剂量和恰当的疗程,如磺胺类药物属抑菌药,首次剂量加倍。多数抗菌药物一般连续3-5天为一疗程,或在症状消失后再用药1-2天,以求彻底治疗。停药过早,容易招致复发及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某些慢性疾病和容易在一个反复发作感染的顽固性疾病,必须采取群防群治。易在一个扎根的顽固性疾病,如猪痢疾螺旋体病(血痢)、猪慢性萎缩性鼻炎、猪弓形体病、猪沙门杆菌病、猪大肠杆菌病、猪喘气病等,一般应在饲料中添加预防剂量的药物数周或数月,给药途径应根据药物的剂型和病情的需要。针剂常用于急性严重病例治疗;内服常用于慢性疾病,特别是消化道感染或驱虫;饲料与饮水加药常用于群体预防,也可用于群体治疗。
  4、科学的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可分为杀菌药和抑菌药。一般认为杀菌药物之间或与抑菌药的联合应用,由于他们对菌体或其代谢环节产生不同的抗菌机理,而出现协同或相加作用。目前认为符合规范的联合用药有青霉素和链霉素,青霉素或链霉素和多黏菌素,红霉素和氯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磺胺药和TMP。但杀菌药和抑菌药联合应用,有可能出现拮抗作用(青霉素与磺胺类)。因为当细菌的繁殖受到抑菌药抑制时,作用与细菌生长繁殖期的杀菌药的效能受到限制。对其他尚未证实价值的联合用药须注意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宜滥用。
  四、用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切忌主观武断,盲目用药   凭主观印象侥幸用药,随意加大药量和配伍药物等,都是不可取的,如已发现腹泻就买泻痢停,氟哌酸之类的抗菌药,殊不知引起腹泻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哪种少一点没关系,多一点更好,甚至剂量越大越好的观点更是有害的。
  2、明确所有药物的毒副作用   通过看说明或向兽医咨询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便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较大的药物尽量不用,必须使用时要掌握解救方法及必备的救治药物。
  3、请有证兽医和到正规兽药店购药   畜禽有病,有把握的自己诊治,否则请兽医诊治。
购药到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药店购买,并留心察看使用说明、批号、产地、有效期及使用方法,包装不要轻易乱扔,待药用完并经一定时期观察无异常时再处理掉。且不可贪图便宜请江湖游医,买假冒伪劣兽药,否则造成事故不好追究。
  4、避免重复用药    防止因同时使用同一成分而不同名称的药物中毒,不可随意联合使用药物。
  5、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控制耐药菌传播    严格掌握抗菌药的适应症,剂量要充足,疗程要适当,以保证有效血药浓度控制耐药菌株发展,必要时可采取联合用药;诊断不确切不宜轻宜应用抗菌药物,避免长期预防性给药。
污染场所彻底消毒、有效抗菌药物分批交替使用,对扑灭疾病、防止耐药菌株形成和传播均有效。
  6、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临床指征   包括病情危急的严重感染,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细菌有产生耐药性可能,抗菌药不易透入的感染病灶。
  7、不能简单地“见好就收”   有明显好转说明药效良好,并不一定彻底痊愈,固不可简单地就此停药,以免产生耐药菌株,引起二重感染,为暂时省钱以后却要花更多的钱,应遵医嘱,按疗程、病愈标准等停药。
  8、按规范的方法给药   如肌肉注射时,对注射器和针头必须消毒,做好相应的保定工作,注射部位应进行剪毛消毒,摇匀药业,排尽空气等。
  9、防止影响免疫效果   抗菌药物对某些活菌苗的主动免疫过程有干扰作用,因此,在使用疫苗前、后数天内,以不用抗菌药为宜;或等药效消失后,再另行免疫,以确保抗体产生。万不得已使用时,应重新免疫。
  10、把握全局,强调综合性治疗   抗菌药物为机体歼灭细菌创造一定条件。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改善饲养管理,增加机体抵抗力,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1、创造有利的外界环境   依据药性和病症特点,采取通风、晒太阳、升降温、加换垫料、清扫卫生和降低噪音等以提高用药效果。
  12、用药要搅拌均匀,细心监护   搅拌均匀(载体由少到多,分几次搅拌);饲喂时要细心监护,防止强者多食中毒,弱者食少不治病。也可采用分组给药等方法。
  13、正确对待书籍资料中的药方及广告宣传   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其可靠性和实用性,必要时可向有关单位或专家咨询。若可信可因病情辨证使用,不必生搬硬套,更不能盲目更换其中的药物。如快速法中,第一天用左旋咪唑驱虫,第二天用小苏打洗胃等。若擅自改用敌百虫驱虫,则因间隔时间较短,残留在体内的敌百虫-小苏打反映,称敌敌畏而至中毒。不可过于相信广告。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