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兽药方面
1.1药物的理化特性与化学结构药物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和旋光性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很大。通常易溶解的药物比难溶解的药物易被吸收且作用快,难溶解的药物较难吸收,作用的发挥也缓慢而持久。
药物的物理,4L学性质相近,但旅光性不同(右旋、左旋、消旋体)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例如肾上腺素在增加血压效力作用上,右旋体为1,消旋体为l0,左旋体为20,一股而言,左旋体的药理作用较强。有的药物如氯霉素只有左旋体才有药效。
1.2药物的剂量给药时对动物产生一定作用的用量称剂量。剂量是防治疾病的常用量。药物要有一定的剂量,才能在机体吸收后,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而呈现药物作用。剂量与疗效的关系表现一般为剂量越大,浓度越高,作用越强,疗效也越显著。药物的剂量太小,不能产生有效作用;剂量太大,超过机体耐受限度,则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必须掌握药物的剂量范围。
药物剂量的安全范围是指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差距,其差距愈大,药物愈安全。选定药物剂量时.既要考虑药物的安全范围,又要根据病畜的种类、体重、病情及病因等具体情况作出决定,并在用药后观察药效.按病情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调整。
1.3药物的剂型一定的化学结构固然能影响药物的作用,但还不是决定药物作用的唯一因素.有效的药物必须采用合理的剂型,在给药和体内过程中提供最佳条件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根据药典或药品规范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并可以直接用于动物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按形态分为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固体剂型等。液体剂型包括溶液剂、酊剂、注射剂、搽剂、滴眼剂、煎剂及浸剂、醑剂/流浸膏剂、乳剂、气雾剂等;半固体剂型包括浸膏剂、软膏剂、舔剂等;固体剂型包括散剂、片剂、含剂、丸剂、胶囊剂等剂型。
剂型是影响药物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内的吸收,影响药物在血中浓度及维持时间.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兽医实践中,在应用某些抗菌药防治传染病时,为了产生速效及随后能减少给药次数、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往往先应用易吸收的速效制剂,随后选用长效制剂。
1.4给药方案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利用程度及药效出现时间和维持时间,甚至能改变药物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内服可导泻,静注则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
1.4.1给药途径。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内服、注射、灌肠、皮肤给药和群体给药等。
1.4.2配伍用药。在临诊实践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常将2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称为配伍用药或合并用药.配伍用药后,各药的作用相似,用药后药效增强,即为协同作用。在配伍用药中也有各药作用相反.引起药效的减弱或抵消,称拮抗作用。临诊上常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以减轻或避免某一药物副作用的产生或解除某一药物的毒性反应。但减弱疗效或增加毒性的配伍使用应尽量避免。药物的配伍禁忌可分为药理配伍禁忌(药理作用互相抵消或毒性增加)、物理配伍禁忌(潮解、液化或析出晶体等物理变化)和化学配伍禁总(呈现沉淀、产气、燃爆和水解等化学变化)。
1.4.3重复给药。为使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发挥作用,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有些药物常需连续用药至一定的次数和时间。一般情况下,连续用药l~2疗程尚无显著疗效时.应当总结经验,改用其他药物。在一个疗程内.重复给药的间隔时间,取决于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疗程的长短视病情而定,对大多数疾病(主要是传染病)来说,药物必须用至症状消失后,才能停药,以免复发。但也要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可无限制地延长用药时间。
2猪体状态
不同的个体、性别和年龄等。对药物的反应均有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