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群繁殖障碍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多数动物繁殖专业相关专家都在研究试图从维生素、氨基酸、激素等角度去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收效甚微。甚至不科学的增加部分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不但不产生正效应,反而产生拮抗和毒副作用,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激素的滥用更加造成动物体内激素的紊乱。
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埃利奥特博士2000年前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天然环境中生长的野猪,似乎繁殖性能要优于家猪,可是野猪从来没有摄入过任何人工合成的维生素、氨基酸、激素等物质,在通过反复的分析发现:野猪血液与组织中的信号分子“活性NO”的量要远远大于圈养的母猪,而在进行上溯分析时发现“活性NO”源———环状N-氨甲酰谷氨酸体内含量差异巨大,野猪10倍于家猪,与此同时,通过实验发现放养的母猪繁殖力水平也要高于圈养的母猪,通过分析发现:放养家猪体内信号分子活性NO与血液活性多胺含量4倍于圈养家猪;于是,环状N-氨甲酰谷氨酸体内代谢研究于2004年起成为Lau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重要课题。
埃利奥特博士认为,环境与生活习性(如光照、天然饲料、充足的运动与充分的自由、竞争的环境)的改变影响了母猪体内代谢,造成紊乱,导致内源性繁殖力大幅降低。
内源性繁殖力低下原因分析
在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穆拉德教授指导下,美国劳伦斯伯格利国家实验室于2010年通过人工合成得到替代物CNCG (喜恩吉、螯合N-氨甲酰谷氨酸),使通过外源性添加限制性营养素解决内源性繁殖力低下成为可能。
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穆拉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