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业存在着一个现状:有10%的后备母猪从未分娩过1胎;10%-~15%母猪一辈子只生过1胎;40%~50%的母猪在第3胎前就被淘汰。国际的标准是,至少70%的母猪可以生产到第3胎。这其中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后备母猪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国内,后备母猪和1胎母猪的饲养管理,超大规模的猪场(指的是存栏母猪5000头以上)已经做到P0(后备母猪)P1(1胎母猪)一个场,其余经产母猪一个场,然而大多数存栏母猪超过1000头左右的猪场还没有这样的意识。事实上P0-P1这样的母猪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兰耳病不稳定的猪场。
15年前,我们对母猪成龄体重的要求大概只有200千克,所以配种体重在120~130千克,2~3次发情就可以配种。现在普遍的观点可能是母猪达到225~230千克才认为其成龄了,相应的配种则是体重至少达到135~150千克,配种时要求是母猪至少发情过3次。猪的日龄和体重的数量基本是一定的,如果24周龄168天第一次发情,第二次发情要在189天,第三次发情可能到210天,所以后备母猪我们一般是210天以上体重达到140~150千克才能配种。如果按照10年前的观点,猪只有110~120千克就配种了,会出现头胎母猪淘汰率特高,头胎母猪可能有40%~50%的淘汰率。
一般来讲从后备母猪开始培育一直到第3胎,其留存率要达到70%。如果没有这样的比例,说明我们在后备母猪阶段培育有问题,可能原因一是配种的时间太早,二是培育方面出问题了,无论是疫苗免疫方面没做好还是生长速度不理想,没有符合品种的要求,或者是存在过去错误的认识导致大体型的淘汰。我们发现有这样的情况也是及时地纠正。在配种时间上,应该情愿给后备母猪猪让一个情期,也不能达不到体重就配种,如果这样做会害了母猪一生。我们养母猪是希望它能够在场内产5~7胎,或者断奶小猪要提供55头以上。如果一个母猪一生没有断奶55头小猪以上,我认为养母猪是失败的。
做好情期管理
后备母猪购进时大约50千克,到160天我们就建立起后备母猪的档案,打上耳牌。大约24周龄168天开始用12月龄、雄性特点很重的公猪每天两次跟后备母猪接触,一个猪圈如果有6头后备母猪,公猪与圈里的每头母猪保证有15秒的接触时间,保证每天两次接触,基本连续21天之后70%的后备母猪会有发情记录。后备母猪有过发情之后,这批母猪下次的发情时间是大致可以推算出来的。因此,只要是一周之内发情的母猪,我们可以把它们关到同一个圈,然后在这些猪身上做上标记,如红、绿、蓝三种颜色,第一周标记红色,第二周标记绿色,第三周标记蓝色,再下一周还是红色的,然后绿色、蓝色,始终保持发情的母猪只要是这个猪圈的,是同一个状态的。
一般的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不配种,第二次发情也不配种,第三次需要看发情的天数以及时间长短。基本原则是后备母猪体重要达到150千克再去配种。某些新品种,比如法系猪的后代,一般要过了三次发情期,然后我们再计算好下一次的发情期才给配种。如果过于激进,急于配种,将对母猪的一生都有影响,所以我们要从母猪的一生7胎总体成绩来考虑,千万不能做拔苗助长的事情。
以上是我们针对能够正常发情的后备母猪的管理方法,但是针对那些不能正常发情的猪(大约占10%),如果200天的时候还没有发情,我们就给它打一针喜得孕,过7天再看这些猪发情的状况。如果这些猪同一批里面有5头或10头发情了,就把发情记录做起来,其他的仍然不发情的猪再过7天后注射喜娩康一针,一周后如不发情直接淘汰。所以关于后备母猪的管理,一般来讲,大体要经过168天、189天、210天三个情期的选育去做。
做好环境卫生
影响后备母猪发情的因素还有光环境。后备母猪每天需要保持16小时的光照,达到150~200LUX。母猪喜欢安静,如果噪声超过75分贝就会感觉心烦,也会影响其发情。在温度方面,后备母猪与育肥猪的饲养条件差不多,10~18度对养育肥猪或者后备母猪是满足的,但是温度超过28度,其发情率也低。湿度方面,一般规模养殖场,后备母猪养殖湿度控制在60%~80%。但是,后备母猪的卫生环境比育肥猪严格些,育肥猪如果是漏粪地板当然不存在这样的条件,但是如果是地面,每天至少要比育肥猪多清粪一次。如果后备母猪发情时睡的地面卫生程度不高,可能导致后备母猪阶段有子宫炎。一个15平方米的猪圈,如果是育肥猪可能放12头,但是平均1头后备母猪需要面积为2.5平方米,也就是15平方米的猪圈只放6头后备母猪,因为后备母猪要有活动空间,且能更好地保证卫生条件。即使这样,后备母猪舍也要比育肥猪多清粪一次。这样确保从外面引进的后备母猪能够达到90%的成功率。
后备成功率不要一味求高
从实际看,后备90%的成功率,就大体型的后备母猪而言,这个要求可能还是高了,我们和温氏、牧原等同行接触之后比较认可的是,这种大体型的母猪,后备母猪的成功率标准定在85%是比较合适的。为什么认为后备母猪的成功率定在85%更合适?如果该母猪是一胎,没有配上种,在150千克范围内就被淘汰,当育肥猪出售,其实不影响销售价格。但如果配上种之后却达不到条件,再当肥猪卖对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可能只有原价的(没产过一胎的)八折了。与其这样,不如在它不能进入生产群时就给淘汰掉。对于后备母猪,我们做生产的还要算经营的帐,以什么价格去淘汰。如果这头猪明确不行,还给配种了,最终还是不行,相当于损失了20%。所以说后备母猪的成功率只要达到85%应该OK了。
不过,和其他公司考核方式不一样的是,我们考核的是母猪产3胎之后的留选率达到70%。如果一味关注后备母猪培育成功率,就会有配种过早的倾向,那样可能到3胎时的留选率只有50%了。从母猪的整个一生的生产成绩来看,是不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