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疫情与猪周期关系分析
我们对2006年以来的生猪疫情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2011年以前中国生猪疫情较多,在2006-2010年以及2010-2015年这两轮猪周期中,重大疫病都是导致猪周期迎来拐点的重要因素;2、疫情对短期猪价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助涨助跌,长期来看,重大疫情会使得能繁母猪淘汰量增大,加速产能去化,或导致周期拐点加速到来。当前时点来看,规模企业由于具备完备的防疫体系更具优势,龙头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高,持续推荐龙头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
2006-2011年重大疫情是猪价拐头向上的重要推手
2006年以来,中国生猪市场共经历了3轮猪周期,在前两轮猪周期中,重大疫情都是猪价企稳回升的重要推手。在2011年以前,受中国动物疫苗防疫效果不尽人意以及养殖户防疫观念较差影响,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口蹄疫、仔猪腹泻等疫病高发,在2006-2010年以及2010-2015年这两轮猪周期中,重大疫病都是导致猪周期迎来拐点的重要因素。2011年以后,生猪疫情逐渐稳定,只零星偶发,疫情对于猪周期的影响有限,仅影响短期季节性的供给和猪价。具体来说:
1、2006 年夏季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开始大规模爆发,2007年蔓延至全国,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死亡率较高,生猪供给不足,猪价持续快速上涨。2007 年8 月蓝耳病疫情开始得到缓解,猪价出现一定幅度回落。由于供应不足,猪价在短暂回调后立即出现反弹,截至2008 年3 月份猪价达到此轮周期的高点。
2、2010年养殖进入亏损期,年初开始口蹄疫疫情大面积爆发,夏季猪瘟和猪蓝耳病也开始多发,疫情以及养殖亏损使得大量中小型养殖户选择退出养殖业以及规模厂缩减生产规模,生猪供给减少,从而2010-2011年猪价持续向上。
3、2011年以后,中国生猪疫情逐渐稳定,没有再发生全国性的重大疫情,疫情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冬季仔猪腹泻导致的成活率低,从而一般每年5-8月猪价会迎来季节性上涨。2015年由于行业连续亏损,且2014、2015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对养殖环保的监管,大量散养户持续退出,猪价开始持续向上,此次也是近三轮来唯一一次不是由疫情起关键作用的周期拐点。
疫情对短期猪价助涨助跌同时加速产能去化
疫情对短期猪价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助涨助跌。将2008年以来猪价与生猪疫病死亡数(农业农村部统计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囊虫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布鲁氏菌病这8种疫病的合计死亡数)进行拟合,可以看到2009年上半年、2010年7月、2012年8月、2013年7月、2014年7月和2018年6月全国疫情严重,生猪疫病死亡数高,而在重大疫情发生后中,猪价仍按照原来的趋势在变化,疫情主要起到助涨助跌的作用。我们认为,疫情对短期猪价起到助涨助跌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1、猪价上涨一般表明生猪供给不足,疫病爆发使得生猪死亡数增加,供给进一步减少,从而推动猪价进一步上涨;2、猪价下跌一般表明供给过剩,疫病爆发会导致养殖户恐慌性出栏,短期供给增加从而猪价进一步下跌。
长期来看,重大疫情会加速产能去化,或导致周期拐点加快到来。将2008年11月以来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疫病进行拟合,可以看到二者整体上呈负相关关系。2008年-2010年8月生猪疫病高发,生猪死亡量大,期间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下行,从4964万头下降至4580万头,降幅7.74%。2010年下半年至2013年10月,生猪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死亡数较前面两年大幅下降,期间产能逐渐恢复,能繁母猪存栏量从4580万头最高上升至5078万头,涨幅10.87%。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生猪疫情有所抬头,口蹄疫疫情较为严重,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下行。此后生猪疫病死亡率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但能繁母猪存栏量受环比影响持续下降。从历史情况可以看出,重大生猪疫情会导致养殖户淘汰母猪增多,产能加速去化,从而在猪价下行周期中,重大疫情或导致周期拐点加速到来。疫情对短期猪价助涨助跌同时加速产能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