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涨涨!猪价表现给力,有地区已涨了0.4元/斤?
来源:养猪信息网综合自北京商报、安徽日报、温氏集团等 2018-05-24 15:34:59| 查看:
次
本周以来,我国猪肉价格一改4月低迷的走势,出现整体上涨势头。据统计,我国猪肉重要产区东北以涨为主,屠企结算价多涨0.1-0.2元/公斤;京津冀猪价稳中有涨,部分屠企涨0.1-0.2元/公斤;山东猪价稳中有涨;两广、川渝猪价上涨。其中,北京、山东、两广等主销区优质标猪供给紧俏,当地屠企小幅提价保量,同时也带动外采区域猪价的上调。
广东温氏生猪收购价4连涨
广东温氏生猪收购价经过近日连续4次提价,三元杂、二元杂分别上涨0.4元/斤,从原来的5.1元/斤、4.85元/斤,回升至5.5元/斤、5.25元/斤。
【温氏集团】:2018年5月18日广东区三元杂接货价上调为5.2元/斤,二元杂接货价上调为4.95元/斤。
【温氏集团】:2018年5月20日广东区三元杂接货价上调为5.3元/斤,二元杂接货价上调为5.05元/斤。
【温氏集团】:2018年5月22日广东区三元杂接货价上调为5.4元/斤,二元杂接货价上调为5.15元/斤。
【温氏集团】:2018年5月23日广东区三元杂接货价上调为5.5元/斤,二元杂接货价上调为5.25元/斤。
相关分析认为,在猪肉价格下行期间,当下跌价格突破行业平均的成本线时,大部分养殖户或企业已经开始亏损并退出,生猪产能减少,猪价周期会因供给的缩减而扭转。同时受去年恶劣天气的影响,仔猪成活率低,目前市场上标猪供应紧张,出现供应断档的情况。此外,养殖户看涨情绪转浓,惜售情绪再起,而大场也有挺价撑市意向,屠企采购难度增加,预计短期内全国猪价将以上涨为主。
这是近四个多月来第一次上涨
前段时间猪价连续下跌,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其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
“总算生猪价格上涨了一点,虽然幅度不大,但是毕竟是四个多月来第一次上涨了。 ”5月20日,安徽歙县郑村镇凝力养殖场老板汪立春告诉安徽日报记者,最近一周当地的生猪出栏价格从每斤4.9元上升到5.1元,虽然仅仅上涨了0.2元,但是对他来说已经是开心的事了,每头250斤重的肥猪就要少亏本 50元。
除了生猪价格上涨,仔猪价格也开始回暖。金寨县白塔畈镇养猪户王为雄说,5月18日,他卖掉了一批仔猪,每头仔猪的价格基本在450元左右,比前一段时间要增加100元,说明现在有的养猪户乘着仔猪价格低要扩栏,争取在今年秋天赚一笔。汪立春也告诉记者,目前仔猪的价格比前一周要上涨50元,大概在400元左右,购买仔猪的养猪户开始增多。
周期底部或已形成,6月有望进入反弹期
5月17日农业农村部分析认为,目前市场上生猪供应已出现结构性失调,已经出现缺标猪、多牛猪(重量较大的猪)的现象,随着五月中上旬牛猪的消化完毕,6月之后由于气温升高,牛猪将会大幅减少,猪价年内季节性周期底部或已形成,尽管大周期仍然向下,但随着猪肉消费淡季过去,供需情况逐渐改善,猪价整体将表现为企稳或稳中有升走势。同时,母猪的淘汰也会加速价格筑底。一旦价格继续大幅下跌导致亏损幅度扩大和资金链紧张,猪场淘汰经产母猪的速度会加快,这有利于猪价见底。
4月我国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双降,也推动了猪肉价格的触底反弹。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存栏数据显示,今年4月,生猪存栏较上月下降0.8%,较去年同期下降1.5%,能繁母猪存栏较上月下降1.4%,较去年同期下降2.1%,猪肉价格持续低位,养殖亏损推动市场加速去产能,进一步提振猪肉价格市场。
安农大生猪养殖专家殷宗俊表示,生猪养殖行业大面积亏损这一现象是不可持续的,随着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出局、养殖户主动收缩产能,市场供求关系将重新回到均衡状态,届时猪价将回暖步入上涨期。目前猪价已到年内底部并将逐渐企稳,在市场大猪逐步出清、以及季节性因素影响下,随着下游消费需求的提升,预计6月份猪价有望进入反弹期。
切勿盲目压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农业农村部预计端午节期间生猪出栏有所减少,生猪价格会有所反弹,但生猪市场行情处于下行周期是大趋势。多数在建的大型猪场产能将于2019年集中释放,明后年供给过剩压力逐步加大。一些养猪场户因为前两年赚了钱,就想再“扛一扛”,观望一下。殷宗俊建议,不要被生猪暂时的价格波动所迷惑,要及早调整生产,规避市场风险。
专家建议,养殖户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所以要保持合理的出栏节奏,切勿盲目压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虽然目前生猪价格正在缓慢爬升,但市场仍缺乏生猪价格大涨的必要条件,从市场供需基本面来看,猪肉消费持续疲软,市场整体供应宽松,消费端无明显利好现象。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