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不在岗是一些客观因素“发酵”的结果,尽管如此,也不是说就可以放任自流。一方面,村干部自身应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规矩意识。另一方面,对农村干部队伍的管理也要加强。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转变工作作风,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检查、汇报、台账等。
村支书在外地跑生意,村主任放羊不在家……这些是一些村庄实际发生的囧事儿。日前,有媒体在农村调查时发现,个别村干部存在上班时间不在岗,村民办事找不到人,村务管理几乎名存实亡的现象,对乡村事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农村干部,一头连着广大农民群众,一头连着党委和政府,其状态与作为关乎基层基础的稳固,直接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乃至乡村振兴的进程。村民有事找村干部,村干部却不在岗,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次数多了,会让村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不仅会疏远干群关系,还会拖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不可否认,极个别村干部参加选举和担任干部的初心就不是为了让村民丰衣足食,而是自己能穿金戴银、吃香喝辣。别说为群众利益流血流汗,就是跑跑腿、下下田都感到劳心费神。还有少数村干部,眼睛盯着上面看,工作中却“背朝群众面朝天”,来检查了精神抖擞,对待群众却聊以塞命。更有一些村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不强,觉得规章制度是板报图纸,处理村务随心所欲。
当然,这些主观“跑偏”的村干部毕竟是少数,我们应当看到,更多村干部不在岗是一些客观因素“发酵”的结果。
从村干部特点看,他们当中多数本身就是农民,并不是全职工作人员,在承担村务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从事农业及其他产业经营以养家糊口。另外,许多村干部之所以能够得到村民认可,被选为带头人,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具有较高的威望。这类村干部,自己经营产业本就十分繁忙,加上工作中“挑扁担”的能力有限,致使公共事务和个人事业一头轻一头重,压缩了为村民服务的时间。
从农村工作特点看,头绪繁多、情况复杂和需要入户下田,是农村干部时常需要面对的现实,这就很难保证每位村民都能随时在村支部、村委会办公室里见到他们。加上近些年个别地方的形式主义之风未停,接待多、汇报多、填表多的“三多”现象,让村干部们疲于应对,难以拿出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上。此外,由于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在农村的快速发展,村干部不用像以前一样来回跑,足不出屋就能处理一些村级事务,加上没有与村民有效沟通,很容易造成无所事事的错觉。久而久之,便会在群众心中烙下印痕。
尽管如此,也不是说村干部不在岗的现象就可以放任自流。一方面,村干部自身应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规矩意识,清醒认识到自己所在岗位的重要性,严格自我约束,切实践行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增强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连接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与推动乡村振兴、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堡垒作用。
另一方面,对农村干部队伍的管理也要加强。既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健全基层民主体制机制,让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加健康有序,民主监督更加坚实有效;又要通过选派村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等,补充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并探索部分村干部全职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转变工作作风,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检查、汇报、台账等,降低农村干部的事务性工作压力,更不能将政府部门应该承担的工作直接扔给农村,让广大村干部有条件更多地融入群众、集中精力推动乡村发展。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农村干部要想更好地得到民心拥戴,就得时刻心存百姓,切实履行职责,让自己的奋斗呐喊融入群众美好生活的笑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