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受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部分生猪养殖场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疫病,死亡率较高,给养猪场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保障仔猪成活率,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由于仔猪发育不完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环境依赖度比成年猪大,对环境要求也高。
温度目标:初生后6小时内为35℃、1~3日龄为30~34℃、4~7日龄为28~30℃、8~30日龄为26~28℃,31~60日龄为24~26℃。
湿度目标:仔猪理想的湿度为60%~70%,高于80%或低于50%对仔猪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换风量:产房与保育舍空气流速在寒冷季节应控制在0.2米/秒以内。
空气:猪场及猪舍内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不能超标。一般要求氨气含量在20 mg/立方米以下,硫化氢不应超过15 mg/立方米,二氧化碳不超过0.2%,粉尘小于1.5 mg/立方米。
饲养密度:仔猪补料间以1平方米为好。断奶转入保育舍以1平方米不超过3头为度。漏缝地板条件下,10 kg以下的仔猪0.11平方米/头,11~20 kg的仔猪0.18平方米/头。
二、 提高母猪营养饲养与采食量和泌乳量
饲料中添加“牲命一号”,保证奶水的供应;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即从分娩3天后,逐渐增加采食量的办法,到7天后实现自由采食;供给充足清洁水,以及减少环境应激和生产中的噪音,加强哺乳母猪的采食量疾病防御及保证哺乳母猪健康。
固定乳头也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全窝仔猪降生后,即可训练其固定乳头,保证每头仔猪及时吃到母乳。固定乳头时,可先让仔猪自行选择,再按体重大小强弱适当调整,使弱小仔猪吃中、前部乳头,强壮仔猪吃后部乳头。保证仔猪均衡生长。
母猪从产后5天开始泌乳量逐渐上升,20天达到泌乳高峰,30天后逐渐下降,而此时仔猪的发育却处于逐渐加快时期,单吃母乳已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养分。早补料能促进消化道和消化腺体的发育,可避免仔猪乱啃脏物,减少下痢病患,减少死亡。仔猪出生6~7天开始诱导补料,10天后逐渐补充高能量、高蛋白、适口性好、易消化的全价混合料。
对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初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7~11 mg铁,但100克猪乳中不足0.2 mg,不足仔猪需铁量的5%。新生仔猪出生后2~3日龄在仔猪颈部肌注100 mg铁复合制剂,以防止仔猪因贫血引起下痢。
仔猪断奶日龄一般都在21~28天。在计划断奶前5天,母猪就要逐步减料,以减少乳汁分泌,迫使仔猪吃料,减少仔猪应激。断奶后转至保育舍环境温度必须保持在24℃以上,一般断奶当天仔猪拒绝采食,第二天,仔猪因饥饿食欲猛增。在饲喂仔猪时,不可加料太多,每次只让仔猪吃八九成饱。每天最好饲喂5~6次,间隔时间以3~4小时为宜。
三、综合防控措施
冬季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主要疫病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口蹄疫,其中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是重点防控的疫病。
养殖场户要针对仔猪腹泻的流行特点,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建议猪场全场日粮中添加0.25%奥得曼A,有效增强猪只抵抗力,尤其是抵抗病毒性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