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猪饲料,因为进入了快速生理发育阶段,基本上只要没有毒害的原料组成的饲料,他们都会狼吞虎咽,表现不错的。
到了乳仔猪,就不是那样了,为了顺利度过断奶应激,需要哺乳结束时,就要有足够量的累积采食量。
为了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就要有良好的诱食性和原料消化率。
鉴于乳仔猪脆弱的消化道能力,要一方面保护消化道,一方面加速饲料消化,同时,要注意血液内有效物质浓度--对采食行为的负反馈。
所以做乳仔猪料,是一个系统。
单就原料粉碎粒度而言,毫无疑问,粉碎越细,消化率越高;但是肠膜蛋白之类,粉碎越细,适口性越好,采食量越大,可是玉米豆粕呢?刚好相反。粉碎越细,暴露出来原料表面积越大,他们对口感的影响---刚开始,小猪们不喜欢吃他们的---也就越大。
除非有特效的诱食剂和加工方式,不然并不是粉碎粒度越大越好。
就血液负反馈而言,大家都知道的血糖浓度可以负反馈抑制采食,但是乳仔猪料,小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血液中的小肽和乳糜颗粒含量,是否也有很重要的影响?饲料消化率是不是越快越好呢?
母猪很聪明,每45分钟泌乳一次,但是每次都不给小仔们吃饱,---多么高明的策略,保持他们快速地生长,但是又不引发负反馈一直食欲。
诱食剂只要加入饲料混合就完事大吉了吗?显然不是的,前天在长沙吃剁椒鱼头,朋友们就比较两家餐厅,明显的差异。直到后来去另外一家,点了一盘豆腐,才明白,口感不好的那家,鱼头是蒸的后浇汁不是煮的。那家煮豆腐,就在走廊边上,任人参观,他们不断舀起汤,浇到滚动的豆腐上,吃的时候,基本能没有了豆腐本来的味道。同理,玉米面、膨化大豆本来的味道,小猪们都不喜欢的,需要专门的介质介绍--就是诱食剂。
这家店也许认为找到了更加合理的商业方式--可以快速的提供餐食,但是他们会丢失顾客。饲料的加工程序,要从小猪的需求考虑,而不是商业要求考虑。
而沿袭古法的那家店,餐食做得很好,门前停了很多车,将来,会更加多的食客光顾,我相信。
考虑到母猪的哺乳行为,启发我们,最合理的乳猪料饲喂方式,就是每次8成饱,不断地在乳猪们饥饿到来前,再次给料---目前和未来,人工是做不到的,那么就需要专业的设备,目前的小牧人系统,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了这个设备,就可以粉碎很细,就可以用简单的原料+高效的诱食剂,达到乳仔猪阶段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乳仔猪料,是一个系统,不单纯是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