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官桥塘上11家养猪场被拆除
几个月前,官桥镇塘上村11家养猪场直排废水,污染布厝溪,严重影响下游布厝自然村村民日常生活……
本报对此现象曝光后,11家养猪场上个月被取缔拆除。
昨日,记者回访现场,发现曾经污泥堆积、发黑发臭的布厝溪如今清澈见底,傍晚时分,周边散步的村民也多了起来。
“三四年前,布厝溪上游的塘上村建了养猪场,粪水直排溪中,导致地下水污染、井水发酸,种出的农作物也不能吃,米都发黑了。”附近的村民杨阿姨说,这次拆除力度很大,很多养猪场被夷为平地,布厝溪溪水越发干净了。
“该地区属南安市规划的可养区,但多年来,很多养殖场环保不达标,又多次拒不整改,规劝也不见效,便决定给予取缔。”官桥镇环保站工作人员说,目前已经拆除全部猪圈。
发生变化的还有属于可养区的罗东蔡厝村。5月2日,该村10家规模以下养猪场全部清栏了。
4月27日,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关于“罗东镇蔡厝村养猪场污水、猪粪乱流,臭味扰民”的信访件后,南安市环保局、农业局联合罗东镇政府立即排查蔡厝村所有养猪场。经调查,蔡厝村有11家养猪场,规模以上的裕兴养殖有限公司存在污水超标排放问题,10家规模以下养猪场只配套简易的污染防治设施,影响周边环境。
“即使位于非禁养区,规模以下养殖场也应配套完善的污染防治设施,保证达标排放。”南安市环保局总工程师陈少宝说,南安市裕兴养殖有限公司环境违法行为已被立案查处,其他10家养猪场在镇村工作人员帮助下卖猪清栏。
污水没了、空气清新了……
看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村民不禁点赞叫好。
【改造】东田一养猪场废水“大变身”
“真不敢相信,这是养猪场排放的污水。”看着管道流出的清澈透明的水,村民陈女士惊讶地说道。
昨日,记者在东田镇一养猪场看到,养猪场污水经过处理后,通过管道直排进人工鱼塘,污水清澈、无色、无味。
据养猪场负责人陈先生介绍,以前养猪场污水是通过沼气池处理的,不过排污还是不过关。去年10月,他投资50多万元,引进养殖废水一体化设备,提升污水处理效果。
“这是采用生物膜法。猪舍排放的污水首先进行固液分离,经沼气池、沉淀池、调节池三道关卡,然后流进养殖废水一体化设备中,最后排出的水就像自来水一样。”这套设备采购自泉州某环保科技公司,公司技术人员小戴说,该设备是利用细菌净化原理,全程自动化,可远程监控查看最新动态,经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今年4月改造完成后,我们就用处理后的污水清洗猪栏了。”陈先生说,以前确实处理得不到位,不过改造后,相信取得环评手续的机会会增大。
陈先生说,养猪场现在有1000多平方米,养了300多头猪,鱼塘里养了草鱼、鲢鱼、鲫鱼等,今后准备打造养殖+休闲农业模式,往农家乐方向发展。
【成效】近40家养猪场取得排污许可证
面对“央字头”的环保督察,针对养殖业信访投诉多现象,南安市以点带面、迅速行动,将禁养区散、小、乱的养殖场进行强制拆除关闭,也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畜禽养殖类投诉方面,此次投诉主要以生猪养殖、蛋鸡养殖为主。”南安市畜牧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拟保留的173家生猪规模养殖场中,有9家未升级改造关闭了;不在拟保留名单内的60家生猪养殖场已经全部关闭。此外,标准化升级改造也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已经有近40家生猪养殖场取得排污许可证。
“2017年底前不改造、未完成改造或改造后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律予以关闭,确保全面完成生猪养殖污染防治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严格控制新建养殖场,严格生猪养殖准入门槛,严格控制生猪养殖总量,对可养区新建生猪养殖场要严批,溪美、柳城、美林、仑苍、码头、九都、康美、丰州、霞美、官桥、水头、石井等镇(街道)一律不得新建生猪养殖场。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积极开展饲喂自动投料系统、粪污处理新技术等改造,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创建一批场内小循环示范场、园区中循环示范区,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提升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