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标题为《猪的帝国》的文章中,肆意指责中国人吃猪肉危害到了世界,并称中国养猪行业“管理混乱”、每年排放数十亿吨的污染物,是中国“最大的水源与土壤的污染源”。
而日本经济新闻《亚洲评论》发文《猪肉需求挑战中国清洁计划》中国东部的新丰镇镇北村最后一批生猪出栏。媒体报道称,村干部和镇上的官员不遗余力地做宣传,挨家挨户地劝说养猪户签弃养合同。经过几个月的工作,镇北村成为新丰镇第二个放弃养猪的村。
猪肉需求挑战中国禁养拆迁
目前在整个中国进行着一场浩浩荡荡的禁养拆迁运动:禁止在饮用水源头、住宅区和景区附近养猪。2016年尽管供应紧张导致猪肉价格创下新高,但官员们还是在推进这场运动。根据2013年实施的环保法规,明年年底之前,地方官员必须划定禁止养猪的地区,并且关停或者搬迁位于禁养区域内的养猪场。
整治养猪场的计划,源于中国城市的扩张与养猪业出现冲撞,养猪产生的污水、气味和噪音已引起诸多投诉。该计划呼吁养猪场搬出人口密集和环境敏感的地区,将生猪和禽类养殖集中在最适合的区域。继续养猪的养殖户以后必须进行硬件投资,以收集和处理猪的粪便。国家希望,养殖场充分利用这些粪便,制作沼气和有机肥料。
对于一个人猪共同生活的方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国家来说,关闭养猪场是个挑战。20年前,中国的农村调查数据显示,70%的农村家庭养猪。从那时起,随着家庭成员在工厂和建筑工地找到工作,多数农村家庭自愿放弃养猪。然而,落实禁养令的官员说,他们花了大力气说服一些“钉子户”彻底放弃养猪。据报道,一名妇女威胁丈夫,如果签订弃养合同就离婚。不过,工作人员还是劝服了她。
传统上中国是个猪肉自给自足的大国,生产和消费世界一半的生猪。不过,随着泔水等废料养猪被饲料替代,农村居民离开土地,化学肥料代替粪肥,养猪业发生了变化。
现在,由于禁养令,猪肉供不应求,需要大量进口。欧洲和北美的出口商热切希望填补中国的生猪供需缺口。2017,中国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猪肉进口大国。
禁养令下,谁来养猪?
因为禁养力度大,行动又迅速,所以短期内,肉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下降比较快,生猪存栏量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猪肉价格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禁养区并不只是影响到生猪出栏的环节,还顺带影响到了生猪产业链内的饲料从业者、兽医药从业者等。在禁养区内,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也将受到一定的打击,要么随着适养区迁移,要么就只能被迫转行。
据统计,我国生猪年饲养量大数接近12亿头,每年为城乡居民提供8000多万吨的肉类产品,同时产生的畜禽粪污包括屠宰场清理粪污产生的污水等高达30亿吨,秸秆8亿多吨,再加上种植方面产生的农膜残留问题,环保和资源约束明显加大。因此,在新的条件下,必须以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
自2016年起,国家开始对畜牧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全国生猪生产适应市场需求有所调减,饲养地区从限制发展区向潜力增长区转移。
2017年,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国家将选择一些县开展生猪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试点,示范引导生猪产能转移,鼓励各地争创特色畜产品优势区,推动资金项目向优势区、特色产区倾斜,打破发展“瓶颈”。同时,国家还鼓励各地依托行业协会开展名特优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介活动,打造一批优质安全的特色畜产品品牌,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有人说未来中国养猪业会成“纺锤型”的结构——两头大,中间小。行业的龙头企业逐渐增多,小型的养殖户往家庭农场转变。未来养猪业将呈“锤子型”——锤头大,锤柄小。任何一个产业发展成熟后一定会被龙头企业占取大量的市场份额,这也是养猪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占取大量市场份额,但是中国绝不允许垄断的出现。
未来谁来养猪、养猪业该如何发展,需要大家用5年、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去观察。当下养猪业的低效率和价格大起大落,让养猪人付出了巨大代价,也让整个行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提高效率是我们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相信未来养猪业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