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声音:全面替代抗生素 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来源:齐贝网 2015-09-02 15:43:54| 查看:次
一、抗生素使用,有哪些不规范现象?
第一,疫病复杂,终端养殖户滥用抗生素。比如罗非鱼产业,当池塘水温达到28度以上,很容易暴发罗非鱼链球菌病。近年来此病比较流行,海南、广东粤西等地区发病率非常高。为了防治链球菌病,养殖户超量使用兽药的情况很普遍,甚至违法使用人药。我们做了一些研发,这种病用了药物后,没几天就没有作用了,只能转用其他的药物,产生耐药性了。
第二个是在原料方面。目前海大和六和、通威、禾丰、双胞胎正在做一个项目,就是原料品控。举个例子,现在是11份,北方的狐狸肉很便宜,有部分小型饲料厂会采购狐狸肉制成的肉粉。我跟六和的人交流时了解到,为了使狐狸的毛色更好,打蛋白同化激素,还打蜕皮激素。饲料厂用了这样的肉粉之后,导致了鸡变性。所以原料这一块的安全风险意识要提高。
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许国焕教授:刚才海大说的这一个现象我也听说过。抗生素的使用,在现在的饲养水平下,需要正确的引导。尤其在停药期方面,政府对饲料厂、养殖户要加强监管。
华南农业大学郑诚教授:饲料厂超量添加、养殖户超量使用,甚至盲目使用的现象的确存在,主要原因是担心抗生素产品质量不好,或者按规定量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另一个更加普遍的问题是不按规定休药,虽然有些企业在标签上写了休药X天,实际上很难做到。
江丰技术副总监池树宏:多数饲料厂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生产的。比如鸡料,我们的鸡料有小、中、大、肥四个阶段。肥鸡料是不含药物的,也就是休药期使用的饲料。在饲料销售过程中,我们都会建议养户在出栏之前,用肥鸡料半个月,但很多养户没有饲喂肥鸡料或者饲喂时间不够。很多养户会根据行情、疫病等情况选择出栏时间,在大鸡料阶段可能就把鸡给卖了。
华南农业大学管武太教授:有些养殖户判断能力普遍也不是很客观,其实腹泻等很多疾病主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但养殖户往往是怪罪到饲料上面,那么饲料企业为了能够卖出去,不得不添加药物,所以还是利益驱使。如果是一条龙的企业,自已生产饲料自己使用,休药期就容易控制。但如果是非一条龙企业,采用外购饲料,而购买的饲料本身已经添加了药物,养殖户没有选择权,自然做不到遵守停药期。这一点,温氏可能比较有发言权。
广东温氏副总畜牧师谭会泽博士:我们也是按照168公告来操作的,所选用的抗生素都是在附录一里面。鸡饲料中,我们有肥鸡料、空白料,没有添加任何药物。我们会跟合作养户反复强调,出栏前要使用空白料7-10天。针对养殖过程有无使用违禁药物、鸡肉有无药物残留等问题,温氏已经有一套完善的监管方法。从去年开始,每个合作养户每一批鸡上市前都必须抽查2-3只鸡,检测它的肝里面和肌肉里面的药物残留量。我们这项检测费用每年要花4000多万。
华南农业大学杨琳教授:我就说一点,饲料厂生产的哪种饲料、哪个阶段的饲料都无可厚非,但养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操作偏差,这个要想办法解决,最起码饲料标签要规范,注明休药期。
达农威总经理马建宁:抗生素这个问题,很多人主观上还是认为养殖离不开抗生素,觉得不使用抗生素,疫病就多,猪就会死。比如说,小猪为什么会腹泻呢?大部分人认为,小猪刚出生,肠道还没有建立起来完整性,所以消化力不强,饲喂饲料小猪就容易消化不良。所以根据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们就会选一些价值非常高的、容易吸收的原料在里边。成本增加了1000多块,解决了吗?没有解决。
是我们的出发点不对。动物都是由小到大的,实际上腹泻的原因本质是应激,小猪、大猪、母猪很多问题都是在应激上。拿畜禽日粮来说,原材料价格拼命上涨,就用低质原料;畜禽养殖土地资源贫乏,要集约化,结果养殖密度大等等,能不产生应激吗?养殖变成商业化生产之后,越来越逐利的行为,已经使行业处在一个高度应激的状态,而不是越来越小。我们先要接受这个现实。如果不先解决应激这个问题的话,谈抗生素的这个话题是徒劳无益的。
二、抗生素使用,法律法规是否完善?
郑诚:根据农业部168号公告,我个人的看法有两点,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个是它里面规定了每一种抗生素药物的用法用量,究竟合不合理?里面提出的二硝托胺预混剂,来自2000版《中国兽药典》,现在还是这个用量,到底有没效果呢?另一个是休药期的问题,比如说某种药规定休药期是3天、5天或是7天,这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很难执行。
华南农业大学江青艳教授:细菌的变异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的法规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刚才我又认真读了168号公告,提出几个问题跟大家探讨一下。第一,公告的内容应该更新,就像郑老师说的,十几年前药物的推荐用量放到现在,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第二,有些描述不够科学。比如,很多关于抗生素类有效作用或者用途的描述,就很容易误导使用者。抗生素促生长作用的提法,我一直非常反对。我查过很多资料,没有任何权威论文指明抗生素能刺激动物的生长素来促进生长。动物生长发育,都是体内的一些激素在调控,抗生素绝对没有参与这些功能。但为什么会有促生长的效果?事实上是由于病原太多,抗生素仅仅是通过抑菌带来了健康,提高了效益。另外,我感觉到药物种类还是太多,比如说,球虫类就有十五六种。种类越多越不好管理,这也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
杨琳:如果要修改,第一步应该筛选和减少药物的品种。第二,目前关于使用规范、药检的条文,很多是从饲料添加剂方面展开的,一些添加在饲料里的药物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条文规定应该有更多的科学依据。第三个方面,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怎么样促进规范使用药物,挑战比较多,但这方面真的需要加强。
飞禧特总经理盛广成:我刚才认真数了一下,附录里面水产用的药物很少,两个附录加起来只有七种。据我所知,这七种药物基本是养殖户自行购买使用,饲料里没有添加了。我觉得这个完全取消掉,对这个水产养殖业也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黄显会教授:其实农业部一直是朝着减品种、减量的方向来考虑的。168号公告的存在,是当时中国养殖业客观存在的一个需求。在168号公告里,大家可以看到附录一主要就是抗球虫药,其它是抗菌促生长的。欧洲在饲料中已经取消抗菌促生长的药,美国FDA也表态这个是要取消的,并且就在这三五年内。中国向来都是跟着欧美学的,欧美都取消了,中国也肯定会跟进,只是时间问题。至于如何去取消抗菌促生长药物,是以168公告的更改呢?还是以其它形式?我个人觉得下一步的更改,应该是处方药的更改,也就是规范抗生素的使用,这个必须要提高兽医的地位。
三、抗生素减量、减品种需要哪些技术储备?
华南农业大学张永亮教授:我个人认为,替代抗生素的观点是错误的。一是难以找到替代物,二是即使找到替代物,这个替代物引起的问题有可能更严重。当前使用抗生素,就是要抑制有害细菌生长,或者把细菌杀死。那么为了最终实现减少抗生素的目的,养殖户除了要抑制有害细菌,还要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单靠一个技术无法解决问题,必须是技术集成,包括营养调控、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
怎么样提高动物健康水平,这里就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讲,比如国外生猪品种的生长性能很好,因为国外的养殖环境,饲料的营养水平,猪场管理的水平都做得很好。猪舍内温度国外可以恒定在25℃-28℃,空气是过滤的,在那种环境下筛选出来的种猪,只要它生长性能好就可以,像抗病力可能在培育、筛选时已经被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种猪引入到中国容易水土不服。所以,培育优良的、适应本土的畜禽品种非常关键。第二是营养调控的技术问题。比如说我们可以用一些抗菌肽、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等,可以用组合手段来增强畜禽抗病力。第三是环境方面的问题。从猪场的设计,怎样才能让养殖的过程更符合猪的天性,重视动物福利等,也就是从管理的层面,采取综合措施,尽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