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法预测的“天气”市成为拉动本轮玉米反弹的重要推手
10月份华北及黄淮地区天气情况成为大家的谈资,河北、天津等地被雾霾笼罩,而山东、河南以及黄淮产区则是泡在了雨里,每天一睁眼不是在下雨就是阴天等待下雨,恶劣的天气使得玉米降水分及上量明显延后,而中间贸易商由于9月份多看跌后市,并未做多库存,导致区域性有效供给不足,优质干玉米供应更为紧缺,深加工企业在原料库存水平普遍低位以及日正常加工到货量也不足情况下,为了刺激上量,率先大幅度上调玉米收购价,进一步拉动产区基层玉米价格以及销区市场华北玉米到站价格跟随上涨。
二、利多的政策频传也助市场一臂之力
继10月15号内蒙古启动玉米轮储收购工作之后,紧接着黑龙江、吉林及辽宁地区中储粮相继启动轮储收购工作,收购价多定在1300-1420元/吨,其中黑龙江、吉林地区分别计划收购44万吨和420万吨。而玉米轮储不同于临储,不是敞开收购。东北地区正在改变传统的收获模式,目前就是在延长存储时间,所以玉米供应压力相对往后延。
此外,关于补贴政策传闻也接踵而至。传闻一,东北深加工企业补贴金额每吨200元,分省的话,辽宁160元、吉林200元、黑龙江300元,补贴时间自2016年11月1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止;传闻二、国家将出台运费补贴,支持东北四省以外其他27个省份到东北采购粳稻、玉米,财政给予140元/吨一次性费用补贴。在上述传闻频现情况下,10月27日,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率先落实,对吉林省内具备10万吨以上玉米加工能力、就地采购加工且有自建仓储设施的企业,从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间,收购入库且6月底前实际加工消耗的2016年省内新产玉米每吨给予200元补贴。政策暖风频吹,此外,近期东北各省会议频繁“发声”,做好今年秋粮收购工作,积极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缓解农民“卖粮难”问题,增添市场利好信心。
“天气”和“政策”的双剑合壁托起了玉米市场的整片江山,令原本哀嚎遍野的市场再现生机,10月份玉米平均价格指数1708,较上月底1654上涨54元/吨,涨幅3.26%。其中,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价格1680-1760元/吨,较上月底反弹100-210元/吨,河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区间价1720-1800元/吨,较上月底反弹190-220元/吨不等。
进入11月份之后,天气转晴,原以为玉米必会重回下跌通道,不过,时至今日,即使是“政策市”走向市场化的第一年,玉米上市之后的市场状况并没有想象中的悲观。
随着东北四省区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陆续出台,带动东北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且农民自身存在惜售心理,再加上,南方饲料企业补库需求及东北玉米购销活跃,企业用粮需求在11月中下旬前出现一个小高峰,玉米市场借力重新站稳脚再度小幅提升。另外,交管运输部门于2016年9月21日至2017年7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三个“专项行动”,新规出台之后,不仅会对运输成本大幅上调,这也将削弱原先物流的运输力量,这或对企业到货带来影响,玉米的运输成本将相应增加。所以,玉米价格也相应上涨来覆盖掉运输成本的增加。截止11月11日,全国玉米价格指数1723元/吨,较本月初的1702元/吨上涨21元/吨,山东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在1700-1780元/吨, 较月初的1630-1760元/吨上涨20-70元/吨,河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在1740-1810元/吨。预计未来半个月玉米仍将延续偏强格局,更有业内人市发出“今年玉米跌不下来”的言论,而在2.5亿吨高库存压力下,市场仍需对未来市场保持谨慎态度,后期市场仍有回落风险,需加强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