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轮换:随机应变,灵活自如
国家先后两次共投放临储一次性国储3000万吨玉米进行自主轮换,基层粮源供给困难时,在不触碰底价原则的前提下,各个轮换库点价格随行就市,粮食销售完全市场化,逢高轮出,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财政亏损。初期其出库节奏引导企业价格波动走势,从目前市场动态来看,市场影响力仍存较大占比。
定向拍卖:推陈除旧,计划合理
截止目前,国家已销售8970486吨超期玉米,虽然粮质偏差,且定向受体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企业的原料需求。但是对于更倾向玉米质量偏中等以上的加工企业来说,原料供给端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价格曾一度水涨船高。目前华北地区基本售罄,仅四川、黑龙江等地成交清淡,预计后期国家可能会出台相应销售政策加速超期玉米消化。
临储拍卖:市场加码,供应加宽
7月14-15日,国家临储首次开拍,其中内蒙古150万吨,辽宁30万吨,黑龙江20万吨,吉林200万吨,共计400万吨。第一次总体成交1728751吨,因多数贸易商保持观望,成交情况并不理想,但后续优质玉米的需求会持续刺激拍卖成交。本月21-22日将举行第二次拍卖,其中内蒙古150万吨,辽宁80万吨,黑龙江170万吨,吉林200万吨,共计600万吨,国家增大投放力度,去库存渠道不断加宽。
机会与风险并存
在临储收购结束后的玉米“跳水”行情显现,市场氛围的过度看空,接下来玉米利多盘面出现,整体玉米上涨行情联动,价格高点缓慢回调,国家粮企、贸易商、加工企业之间的博弈几番上演,如今在“三驾马车”中,国储轮换经久不衰,定向拍卖鲜有问津,临储拍卖力度空前,三者共同拖动着国家玉米去库存的进程。在去库存周期过半,市场管道库存充裕的情况下,留给国家去库存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多,然而机会和风险并存,且市场是多元的,合理的计划应该在市场需求的条件上建立,过多的投放势必会欲速不达。
就目前来看,国家玉米库存消化进程在“三驾马车”的拖动下,已经步入快轨车道,而速度是由消费终端决定,通俗一点,就是买方市场决定一切,而买方致力于原料成本价格与下游产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利润差最大化,玉米市场价格优势就会缺失。总而言之,“三驾马车”在玉米市场中将渐行渐远,速度也将缓缓降低。